第五节 概括

如果地图是现实的一个摹拟,它只有用大比例尺,即不过分缩小才能够稍微圆满地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精确地把形相重现出来,并且才能表现比较小的对象。除了城市、铁路设施或者特别重要的感兴趣的地表区段的平面图外,迄今为止很少绘制比 l∶25,000 大的比例尺的地图,这样地图上 1 毫米相当于自然界的 25 米。如果把 0.4 毫米视为可以清楚辨别的

最低界限,自然界的 10 米就是可以表现的最低界限;再小一些的对象和形相要素就不能表现出来,或者只能以超比例办法表现。这种表述限度应付不了某些需要,因此,文明国家最近已经转而测绘更大比例尺的地图。但是,在地球的绝大部分,地图的比例尺仍然远远落后于这个标准。

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不能使用同一方式去绘制。如果同一个对象, 如一片湖,一条河,一个城市,一种植物群落或者一个岩石露头等等,其尺度在一种地图上是 4 厘米即 1 公里长,在另一种地图上是 1 厘米等于 1 公里

长,在第三种地图上是 1 毫米等于 1 公里长,在第四种地图上是 0.2 毫米等

于 1 公里长。那么,这个对象的图象结果也必然是各有不同的;许多细节和差别在大比例尺地图上还可以很好地表示出来,在较小比例尺地图上就必然被略去。把一种大比例尺地图缩小为较小比例尺的地图时,就有必要进一步对内容进行概括。这时在地图的整个范围内,概括的程度必须大体上是相同的,而其中的文字表述就有更大得多的自由,对特别感兴趣的地点和对象可以比别的讨论得更详尽一些。

但是,制图的概括就它的主要方面说与通常逻辑学家对此的理解完全不同,到了最近才被亨利·迈尔以直观的概括这个词所采用。这种概括首先在于限制和挑选材料,简化绘图中的图形,略去较小的或者不大重要的对象。河流和道路的线,等高线,等温线,一个国家的国境线或者一种地质层系的界线,在大比例尺地图上都能够摹仿实际存在的弯曲和弧线,但是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就必须放弃这样作法而大致绘成直线走向,或者采取均匀平缓的弧线。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即使最小的溪流和道路,个别房屋,最小的产状例如一块玄武岩,也能够填在图上,而在较小比例尺的地图上,较小的或者不怎么重要的水流和道路、居民点、地质露头等等就得略去,或者互相连接起来; 在大洲或者全球的一览图上,甚至整个山脉或者它们表现为温度、降水量的映象图都得省略。限制和挑选材料的这两种表现方式原则上趋向相同的结

果:形相的简化可以理解为略去次要的基本形相要素,略去个别对象和事件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地理图形的一种简化;例如在描绘一个河网时。简化较大的河道和删去较小的河道是同时进行的。地表的图景仍是个体的;只是仿佛从远处看似的,细节都消失了,留下可以看到的只有大的和重要的轮廓。可以把这种简化想象为一种视觉的过程;但是,事实上它只是部分地按照简单的视觉规则进行。我们可以遵循这些规则,如果我们公式化地进行,例如删去在较大地图上只是些点的较小的居民点,而保留那些较大的居民点—— 它们在那里是比较大的、远看也是明显的图形,或者例如把河道和别的线条在它们转折处大致拉直。但是,在这里视觉的原则也不是决定性的;而挑选材料总要通过一种独立的思想活动。我们是按照概念构成的原则来评价各个对象和形相要素的重要性和益处的,并且按此来判定它们的命运。这时我们受各种不同的考虑支配。按照地图的不同目的,在挑选城市时我们可以只看它们的居民数,或者它们在行政管理制度中的地位,或者它们的工商业地位、游览的意义或者历史的意义。如果我们简化一条河的流程或者一条道路的路线,并删去大部分弯曲,我们仍会保留一个弯曲,甚至夸大地加以表现,因为某个城市的位置取决于它。这样的评价多少是主观的,一幅地图的每个绘制者都会作出不同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流露出判断和爱好,以绘图者对该对象的深入体会为前提。就此而论,可以说制图表述是一种艺术,如人们说历史表述是艺术一样,但是,这里的“艺术”这个词只是用它的转义。制图表述和历史表达一样永远是一种科学的活动;它们没有艺术固有的性质特征, 它们的表述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制于所要表现的现实的。

其次要考虑的才是概括的形式,它要符合通常的逻辑概念,也就是说它存在于进一步运用和推广类概念。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专门地形图的表述从一开始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是类概念了,并且是用符号来实现的。比例尺越小,这种情况就越显著。在乎板仪地图上,还可以把村庄按其轮廓忠实地表现出来,就是说是个体的;在一览图上,一些村庄和小城市都用标记,或者如人们按照制图学的说法用符号即类概念式地表示,只有较大的城市才采用轮廓来表现。在专门地图上,大约可以认得出山峰的个体形相,在中等比例尺地图上,大约可以认出一个高屋建瓶式的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一般只看到那里有一个山峰。比例尺越小,就用越来越大的间距来绘制等高线, 这就意味着列举的高度等级更为一般化。在自然地理和人类地理图上,这种概括还要明显得多,突出得多,专门地质图几乎可以分列出一切地质年代阶段和岩石,而在一览图上,必须把年代阶段或者层位合并为较大的层系,相近的岩石种类归并为更一般的岩石类型。在较大比例尺的温度图上,可以绘上逐度的等温线,而在较小比例尺的温度图上就只能绘上间隔五度的等温线。这种概括往往可以公式化地进行,尤其是当它只涉及量的分级时。而在另一些情况中,它就要求深入地考虑科学的分类;因为选错了较高级的概念就会失去地图的一切科学价值,这一点可以在审查许多教学用地图集中的地质图或者植被图时得到证实。也必须考虑,这样一种经过概括的表述到底还有什么样的价值。地理学的意义常常寓于这类特殊的概念之中,如果这类概念在较小比例尺地图上表达不出来,那就完全可以不要这种表述;小比例尺的地质图只能区分最高级的分类,它们对于地理学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对地理学重要的特点是和低级的分类相关联的。

如果说现在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大都是从较大比例尺的地图缩小而绘制成

的,那么如上面已经提到过的那样,历史的进程却是倒过来:人们是从较小比例尺的地图逐步发展到绘制较大比例尺地图的。因此,如果说现在在绘制地图方面的思想过程在于不断强化地概括,既包括简化和挑选这层意义,也包括类概念的概括,那么,这个过程在历史上却是倒过来的,即从一览的和一般的表述发展到详尽的和专门的表述。制图学的这种进步所需要的前提自然是更精确的地图测绘和对事实的知识,既包括对较小的对象和形相要素的知识,也包括更细致更深入细节的类概念的划分。但是,对表述方法和辅助手段的新想法也是有关的前提。因为这些想法随着比例尺不同而异;一览图的概括方法不能直截了当地转用到专门地图上。当人们开始绘制专门地形图的时候,地形表述问题才变得紧迫起来,并取另外一种形式。专门地质图上岩石层序关系和土地状态的表述不同于一览图。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表述人口时,在人们转而使用较大比例尺地图的过程中,却很少考虑到概括表述和特种表述间的这种区别:人们往往盲目地把一览图的方法转用到专门地图上去,而毫不考虑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专门地图,这种地图的不能令人满意的方法大部分应归结于这个方法考虑上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