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理课程的主要领域

地理课程应从乡土志开始,这是现在普遍承认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人们想表征这门课程的任务和性质,也可以说是环境志;因为它的任务是引导青年人了解他生长的地方,告诉他如何掌握关于这个地方的知识,并在思想上熟悉这种知识;这门课程应该引导他通过研究乡土进入地理观念和理解的基本概念。可是乡土志的任务,以前——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是这样——为许多教师所完全误解,他们相应于地理学中居统治地位的见解,把它完全理解为乡土的地方知识,并且归结为城市的街道和广场,郊区的农村和溪流的知识。我关于地方知识所一般地阐述过的,在这里自然也适用,那就是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是方便的,但是只有一部分孩子愿意将来作马车夫和汽车司机

——这也只在有限的范围内是需要的——这种知识其实并没有教育价值。问题在于锻炼直观的能力,教育人进行空间的理解,理解周围的自然情况和文化本身,以及它们的因果联系。只有具备这样的理解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日后的生活,不致像现在大多数人那样,对各种现象茫然不知所措。

但是,如果乡土志只列入最低年级的课程,由七岁到十岁的孩子们学习, 它就必须在各方面都停留在十分简单的内容上。我认为由此会完全自然而然地出现这种要求,就是在较高的课程阶段,即中年级和高年级,必须重新教乡土志这门课。在这些较高的课程阶段中,人们可以采取散步和远足旅行的办法实习乡土志课程;因为这些都不外是野外的乡土志。但是这还不够;人们还必须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必须辅以多种多样的地图和书本研究,取得的单项知识必须纳入系统的联系,必须使家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细致入微的图画。

地理课程还要从家乡转向其它地带和地区。最近,相应于对教育内容的不同评价,展开了关于在地理学课程中是德国志重要还是外国志重要这个问题的争论。对于这个问题,自然要因学校类型和班级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回答;但是,除此以外,我在这里又看到了把一条原理推向极端的不幸倾向。不要说德国志“或者”外国志,而要说德国志“和”外国志。要学这部分, 同时不要抛弃另一部分!

当然,德国的孩子应该首先认识他的祖国,不是狭隘的祖国,小国家, 象许多分离主义论者所要求的那样,而是认识更广阔的大的德意志祖国,不只是为了实际的目的,而是源出于理想,从知识中生长出爱来。应该认识具有不同构成的德国地方,以便懂得它们需要在经济、政治、思想上互相补充, 并且懂得尊重居民们最初觉得格格不入的不同性格。孩子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德国人,不要像常常表现出的那样只是挂在嘴上,而要表现在他的整个信念上。我们要高举德意志民族性,贯彻实施德国教育;如果我们不把德国的地区和地方印到脑中,这一点就不可能。

但是,除了通过和其它国家比较并从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中才能完全地认识祖国这一点以外,在蒸汽时代,在世界交通和世界经济时代的今天,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局限在祖国范围内已不再是可能的了;即使我们想限制, 也作不到。可是我们曾经伸得很宽的羽翼被严重地削短了,我们在国外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我们仍然必须从外国进口商品,并把自己的东西销售到国外,我们必须和外国往来,进行贸易。经济的闭关自守是一个空想。就是在政治上我们也依赖着外国,我们也力求对外国施加政治影响。我

们必须从外国取得精神财富,并给予它们以精神财富。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外国。外国志远超出地理学的范围,它除了属于地理学,还属于一系列其它科学,如历史学、国家学、国民经济学、文学史等等。但是外国志的可靠的和必不可少的基础始终是地理学,因为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永远存在于和产生于它的自然环境中。可是以往却过于缺乏关于外国和它的地理基础方面的知识。在殖民政策中以及在经济政策和一般政策中发生过的许多错误,都是由于错误的地理方面的理解。但是这个责任要由学校或者更正确地说学校当局来负担,它们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地理学课程。

如果这门课程在讨论其它欧洲地区时比欧洲以外的地区更详尽一些,那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和前者的关系一般地说要密切得多,频繁得多,因此更需要关于每个地方和地点的知识。而且欧洲的划分比欧洲以外的大陆更为零散,它的自然境况也比它们更复杂,就这一点说也需要更深入的讨论。但是对欧洲的这种偏重也不宜过分,像人们出于片面照顾历史上的重要国家, 以及出于还在世界交通不发达时代就形成了的老习惯常常作的那样。在讨论欧洲以外的大陆时,也必须防止过分偏重这一个或者那一个,只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它正好处于兴趣的中心,以致学生也许在报纸上读到关于它的消息特别多。对外国的兴趣往往会很快起变化。一个长时期中,非洲成为大家注意的地区;现在东亚和南美又转而占据突出地位,北美则在各个时期始终保持着它的地位。我认为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除了乡土志,对德国其它地方的阐述就可以采用粗略的小比例尺表述, 对德国以外和欧洲以外地区的阐述则更是如此。这样的理解程度不足以概括细节,而我们对此也大都不感兴趣。但是,这种阐述又包含着巨大危险,那就是因为只是从大轮廓上去理解外国的地方和地区,人们会把它们理解得比真实情况简单和均一。我们中每个人,如果读到关于一个以前他只有教科书知识的地区的专门记述,或者甚至他亲自到这个地方去了,就会发现自己陷入这种谬误。如果不加防范,学生就更是必然会陷于这种谬误。教师必须不断反复指出概括化产生的后果,更为有效的是有时可以所谓地理特性图景的形式插入对个别地方的深入描述,同时要着重指出,对其它地区的实际本应也进行这样详细的论述。

如果这种课程满足于讨论大陆的概貌,或者在详细讨论欧洲各地区时满足于对它们的整体考察,那是绝对要不得的。这样,地理图景会显现不出来。基希霍夫曾经很正确地提到,恒河同印度的景观和文化的联系要比鄂毕河多些。不要让学生信以为法兰西或者西班牙到处都是一样的,而必须让学生学会区别不同的景观,如对布列塔尼和普罗旺斯,对加利西亚、卡斯蒂利亚、加泰罗尼亚、阿拉贡、安达卢西亚等等。划一的亚洲或者非洲、美洲的自然和文化,这样一种观念,包括从政治角度看,会导致多大的失望啊!

关于学校课程中,特别是在高年级新开设的课程中,一般地理学的地位问题最近发生了一场争论。占上风的看法是认为地志学中的第三门课程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这种异议认为,如果在高年级开设地理学课程,就必须改变低年级和中年级教材的配置,我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别的学科也照顾到许多初中学生毕业离校,却并没有打乱自己的课程;这些学生所受到的半程教育,最后应该导致把他们和那些修完高级中学并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学生完全区分开。我的论述只是原则的考虑。在单个大综合体和体系意义上的一般

地理学,自然是同样需要的,它是最大的和包罗最广泛的,因而甚至比任何个别的地志学都更需要。在这方面其实不会存在分歧意见,虽然现在对一般地理学中这种大综合体和体系的论述往往比概括的考察受到更不应有的忽视。意见分歧涉及概括考察的意义,尤其涉及概括考察的地位。许多人对地志学的偏爱可能由于他们完全认识不到概括考察和深刻理解自然现象的意义;他们往往还是以旧的风格来研究地志学,当然不应为他们辩解。但是, 就是我们当中许多完全站在现代地理学基础上的人,也反对一般地理学优先于地志学的看法,因为我们认为在地志学中也会更好地介绍概括的理解。我们认为概念形成的充分普遍性教学价值较小,而只有地志学才能具备的蓬勃生气及因果的直接结合则更有价值。

可是一般地理学的先驱者这样主张:普遍概念就它们的逻辑意义就属于一般地理学。对于科学的体系这一点是正确的。在这里,分布于整个地球的普遍现象和全球性的独特现象相结合,在一般地理学中一起论述。但问题正是在于,地理课甚至在高年级是否应该是严格系统而不再是方法论性质的, 并且是否应该由近到远、由特殊到一般地进行。如果这个要在下一章加以讨论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就会由此得出结论: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一切现象,应该在它们首次典型地出现的地方就加以讨论。

一些最重要的普遍概念和规律,在论述家乡时已经发展起来。另一些在讨论德国其它地方时添加了进去。对阿尔卑斯山的讨论讲述了高山地区的现象:带有瀑布和湖泊的冰蚀谷地,积雪和冰川等等。很难理解,为什么已经具备足够的物理学基本知识,阿永卑斯山的焚风也不能像在一般地理学中那样完善地根据物理学加以解释;在阿尔卑斯山,这种风是在自然界之中,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在这里,深山放牧是一种生动的具体事实,而把这种深山放牧和别的山脉的季节性远距离放牧混起来,就会使这幅图景逊色,甚至模糊不清。在这里,人们可以把山脉、自然界对生活方式以及对人民思想的影响表达得形象而具体,而对于地球上一切山地居民进行综合考察时,却会有如此众多的附带情况在起作用,以致造成一幅模糊的景象。

让我们往下进行!提出一个关于火山的一般性理论,以代替首先从维苏威火山和埃特纳火山的实例导向对火山作用的直观和理解,真的会更好一些吗?其他火山的特点可以以后再提。讲述意大利和希腊的气候,是否真的应该脱离它对植物界和人类生活所起的作用,先作为地中海痉绲囊恢痔厥馇榭隼刺致郏◻◻皇前阉◻迦胝庑┑厍◻拿枋鲋校磕训雷詈貌皇窃谔致塾文辽◻ 钍甭砩狭O 邓◻淖钪匾5 牡厍◻◻笮⊙窍秆恰⒅醒窍秆呛捅狈侵蓿◻◻◻卦诮彩錾鲜龅厍◻碧致鄞舐讨薜淖匀磺榭龊腿斯す喔榷杂诟◻鞯淖饔茫◻◻彩鋈却◻菰◻驮◻忌◻质币Q 刈藕楸さ淖慵#◻岳◻桥邓蛊皆◻脱锹硭锖拥厍

◻囊晾◻0⑸◻治@ ◻◻胁◻雎穑*

人们曾经责难说采取这种论述方式会打断表述的线索,使景观的统一图景支离破碎,景观仿佛只是一个架子,而人们把一般地理学的考察像衣服似的一件一件往上挂。我相信,提出这种责难的人还没有完全掌握这种方法。如果人们——只举几个例子——在考察阿尔卑斯山时追述遍布地球的冰川现象,或者在讨论维苏威火山时追述遍布地球上的火山作用,并且穿插着广泛的比较考察,那么这种责难是对的。但是,这不是真正的意图。相反应该把自然现象理解成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单项的比较可以进行;全面的比较却应属置于课程最后期的一般地理学的范围,假如它不是完全超出了中学水平的

话。

在几十年前贯穿大学地理学科而现在贯穿中学地理学课程的对一般地理学的迫切要求,其主要原因恐怕在于这样的愿望,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深入研究,克服旧有学校地理学课程中地志学的沉闷,而突出地理学的教育价值。我当然同意这种愿望。但是,我担心一般地理学对于中学来说大部分太深了, 容易又转向字面知识,这种字面知识可是所有中学课程的巨大危险;我也担心,一般地理学因而很容易被抽去其地理学根基。在一般地学中,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民族学、统计学以及其它科学是毫无统一观点地结合在一起的,某些一般地学教本就是这方面值得警惕的例子。只有真正的地理学者作教师时,才会以地理学的思想来讲授一般地理学课程;在大多数教师手上,这门课程将会分裂到各种辅助科学中去,并且会证实把地理学分割到其它科学中去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