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理课程的步骤

关于地理课程的步骤,也有两种相对立的意见。在高级中学的大多数教学计划中,它从乡土志跳到教条式的数理地理学和地球概述,对别的大陆的考察时常摆在德国考察之前。人们部分地以有必要照顾其他课程为由来辩解;人们还曾经提出,孩子们对印第安人的历史——现在也许又会说对黑人的历史——比对德国的兴趣大。我认为这些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这个学科本身因而受到损害,那么对别的学科的照顾就必须退让。成年人应该从巴勒斯坦的地区自然情况学会了解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展;但是中学二年级学生是否就已经要从其地理根据来理解圣经的史实呢?以前关于地球的球状和它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所作的信条式报告,是违反教育的所有基本原则的; 因为它的结果只是使孩子脱离开观察,而且永远学不会数理地理学。从乡土直接跳到全球概貌,必然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造成混乱。只有由近及远逐步进行考察,考察的比例尺逐渐缩小(这里用绘图学概念的转义),概括化程度逐步增加(理解概括了的东西要比一般所意识到的困难得多),才能导致对地理学理解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其它的东西也是支持这种看法的。对于孩子来说,超出了乡土,陌生的事物就开始了;但是,祖国的其他地方总比外国更接近孩子的思想,因为父母讲述旅行情况和亲友来信,都会涉及祖国的其他地方。在德国的其它地方,虽然山脉构造以及温度的绝对值等等会有变化,自然情况和文化也处于不同的发展程度,但是气候、植物界和动物界、人及其文化的一般特点仍然是相同的。孩子自己,加上图片的帮助,可似身临其境,学习、理解和懂得自然情况的差别所在。如果现在又已获得植物和动物的知识,进而去接触就其位置和气候以及自然和文化的整个特点都不同的其他欧洲地区,甚至欧洲以外的地区,这样的跳跃,就不像这门课程从乡土一下子跳到这些地方那么大了,因为在那里所有事物都是另一种样子,使得孩子不可能形成一种现象,并得以领会。如果孩子听到关于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情况比听到关于其它德国行政区的同胞的情况还早,这合适吗?

有经验的教育家所提出的老要求是,地理学课程应该以同心圆的形式向外扩展,我觉得是完全正确的。其它欧洲国家放在德国之后,欧洲以外的大陆放在其它欧洲国家之后。也许在其它欧洲国家之前才需要讲述地球的球状构造和气候带;在较低的年级,对欧洲进行考察时不讲这些还可以过得去。关于讲述各大陆的次序也有争论。从内容最简单的大陆即澳洲开始的想法是一种教学游戏;因为如果缺了亚洲这个桥梁,澳洲就会悬在半空中,而就其整个特性说,它也是所有大陆中最特别的。空间的连接应该是决定性的。讲完欧洲就可以讲地球以及大陆和海洋,也许还再加上气候带的分布概要,此后就可以进而讲亚洲,由亚洲到非洲和大洋洲,然后到南北美洲和南极大陆!

国民学校中的地理课不得不满足于一轮的教程,而相反在高级中学中则可以进行第二轮课程,如果地理学终于也列入高年级的教学课程中,这一轮课程是需要的,因为到了高年级,学生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年龄,具备了其他学科的进一步知识,有可能真正领会地理学,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的实际教育价值。在中年级再插上一轮教程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引起厌倦。每轮教程都要连续用几年的时间,才能进行得有成效。

我不准备详细研究关于各年级班次教材的分配这种困难的并已反复议论过的问题;在这方面只有从事实际工作的教师才有发言权。我只愿对此作若

干一般的说明。即使在高年级的教程中,我认为按系统编排也不如按照方法论的进展步骤,即从深入地研究乡土开始,逐步向远处推进。基于前一章讨论过的原因,地志学必须成为主要内容,一般地理学只应成为不过分展开的结束部分。如果只是突出个别地区,完全忽略其他地区,我认为这也是值得斟酌的;因为每个地区都会反映出某种特殊的兴味,都可能有朝一日对我们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