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弓不接回头箭的奥尔森

肯尼斯·奥尔森 30 年代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斯特拉特福,是美国数据

设备公司的创始人。他白手起家,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他的数据设备公司

发展到年收入高达 76 亿美元,其规模和实力远远超过洛克菲勒退休时的美孚石油公司、福特在世时的福特汽车公司。他被美国《幸福》杂志称为“美国企业史上最成功的企业家”。

奥尔森的家乡是康涅狄格州的斯特拉特福,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地区。奥尔森的父亲是一家汽车连接器厂的工程师,他喜欢钻研并曾创下几项专利。父亲的钻研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奥尔森。在他读书期间,每当放学后,他总是蹲在家中的地下室里——那是他的实验室。实验室里摆满了钣手、钳子、螺丝刀、锉刀之类,还有拆来拆去的钟表、收音机、连接器等等。邻居们经常能听到从地下室传出来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开始,人们以为奥尔森家将地下室租给什么洋铁匠,后来才发现这“洋铁匠”不是别人,却是年纪刚过 10 岁的奥尔森。有人把钟表、收音机送来, 请他修理,奥尔森都能手到病除,邻居们把此当作一个奇迹,并亲切地称他为“小爱迪生”。

奥尔森的弟弟斯坦利同他一样,也热衷于搞些小发明,因而也是地下室的常客。有一天,当斯坦利用奥尔森刚组装完的收音机收听广播时,突发灵感地说:“哥哥,咱也搞一个无线电台多棒啊!到时候,许多人都能收听到咱们电台的广播,你说妙不妙?”奥尔森停下手中的活,不禁愣了一下。他认真思索了一下弟弟的建议。无疑,这是一件极有魅力的事情。“好!就搞无线电台!”奥尔森下定决心。

设计、安装一个广播电台,可不像装一台收音机那么简单。不用说,兄弟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整个暑假全都打发上了,才组好一部无线电台。试播以后,收听的杂音太大,几乎无法听清播音。奥尔森废寝忘食,不

断加以调整,声音终于清晰了。

小兄弟俩的“奥尔森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这一年,奥尔森年仅 14 岁。奥尔森高中毕业时正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应征入伍,参加了海军。

在军舰上,他正式接受了维修电机的训练。不用说,他十分喜欢这个工作, 不久,他就把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制造、运行、维修等知识了如指掌,成为舰上一名出色的技师。

二次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奥尔森从海军退役,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在学校里,他不仅各科成绩优秀,而且对许多机器、仪表无师自通,显示了他在电子、工程方面的天才。

学院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时,奥尔森应邀参加了研制小组。电子计算机实验室负责人加伊·福莱斯特教授说:“奥尔森来到实验室不久,大家就认识到他是第一流的工程师。”

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电子计算机原计划用在一种小型飞机模拟器上,因而具有小型、线路简单、反应敏捷的特点。奥尔森参与了研制过程,这就为他以后研制微型电子计算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 年,奥尔森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时的助手哈兰·安德森一起,开办了数据设备公司,从事微型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线路板的生产。

创业是极其艰难的。奥尔森四处奔波,才筹措到 7 万美元,其中主要来

自波士顿风险投资公司。因此,经营这家投资公司的乔治·多里奥特先生占了“数据设备公司”全部股票的 70%。而奥尔森只占 13%,安德森占 9%。乔治·多里奥特先生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作为一位风险投资家,他看中

了奥尔森这个难得的人才,看好了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前景。他始终坚守当初的诺言:“决不插手数据设备公司的经营事务”。自从他与奥尔森合作以来, 二人结为莫逆之交。开办一家高科技公司,7 万美元确实太少,因此,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奥尔森能省就省,千方百计因陋就简。按照奥尔森的设想, 斯坦利租来一间破旧的房子,这是一家歇业的木匠铺。几个人经过一番清理, 总算把这间破屋打扫干净了。然后,奥尔森又让斯坦利回家搬来一些旧椅、柜子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就准备就绪了,只是办公室的门还没有着落。这样,一家没有门的公司就开始营业了。

奥尔森吃在公司,睡在公司,工作在公司。他并没有什么 8 小时工作制, 并没有什么上班下班之分。他每天埋头设计和制作,仓库里摆放的微机日益增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销,效果还不错,许多工程师购买了奥尔森的既实用又便宜的微机。公司的生意日益兴隆,不久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奥尔森不失时机地扩大了公司的规模。这时,斯坦利又建议为办公室安装上门, 而奥尔森回答说:“把这笔钱省下用到制造、经销上面,岂不更好?再说, 我日以继夜守在公司里,还怕丢什么东西吗?”

让每一分钱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奥尔森一贯的作风。节约,已成为数据设备公司的一种传统。那种大手大脚、一掷千金的人,在公司里是不会站住脚的。

奥尔森从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要释放出他的全部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必须有主人翁的态度。所以,他要求“数据设备公司”的每一位高级职员必须从头至尾负责一项新产品的全过程,即所谓“一条龙”机制。这种从生产到销售到效益一杆子插到底的作法,大大地调动了职员的积极性。奥尔森潜移默化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正因为有这一大批栋梁之材,才使公司不断兴旺发达。而那些平庸之辈,则在炉火中被炼焦,被作为炉渣淘汰掉。

奥尔森提倡“大实话”,无论是经理、高级职员,还是工人,有什么建议、意见、想法,均可毫无顾忌地公诸于众。凡是有益的,他就接受下来, 并加以改进。他鼓励人才流动,从来不埋没人才,那些有能力的人都有升迁的机会,正因为如此,许多人才都“流动”到“数据设备公司”来;奥尔森有了主贵人才,公司越办越红火。奥尔森也赢得了“电脑行业绅士”的美誉。

另外,一般厂家都对推销员实行记件工资制,而奥尔森了解到,推销员为了多拿工资,往往与对方有关人员合谋,多进并不怎么需要的产品,其结果是使购买产品的单位受到损害。为避免此种弊端,奥尔森对自己公司的推销员实行固定工资。奥尔森这一措施,深受客户的欢迎与称赞。

奥尔森是一个富于挑战精神的人,他对那些墨守陈规的人十分看不惯。他曾经说过:“认识不到变革重要性的人根本就不配做一名企业家。自鸣得意、墨守成规、无视外部世界的变化、不去大刀阔斧地变革不仅是可悲的, 而且只有死路一条。能经受得住胜利考验的人并不太多。我原以为给予经理们以重任就能培养出真正的企业家,可惜收效并不十分理想。我有责任写一本关于企业家的书,让人们认识到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

点评

奥尔森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那不过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保持住传统美德的风格、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做法、富于创新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以及他在微机领域的天才头脑,莫不令人联想翩翩,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他是一个把握时代脉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