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星力争第一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垄断企业之一,被誉为韩国经济的超级巨星,公司业务涉及贸易、电子、金融、造船、重工、化工等领域。1991 年集团销售额和利润额都创下了纪录,在世界 500 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排名第 18 位,被韩国人称为“赚钱最多的企业”。集团总资产力 432.9 亿美元,职工总数达

18.7 万余人,公司总部设在韩国汉城。

现在人们通称的三星集团,源自于传奇式人物、原会长李秉哲在 1947 年创建的三星物产公司。而细细探究起来,三星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李秉哲于 1938 年在韩国大邱创办的三星商会,那时的三星只是一家微不足道的碾米厂。而今天的三星则是一个庞大的世界性企业,在它的旗下,拥有国内的45 家子公司。三星物产公司是韩国最大的综合商社,主要销售集团内各企业产品。1989 年的销售额相当于韩国政府预算的 30%,1989 年出口额 64 亿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 623 亿美元的 10.3%。三星集团的核心企业三星电子公司,也是三星集团中最大的工业公司,是韩国三大家电厂商之一,第一毛纺厂是韩国最大最现代化的毛纺厂,东邦人寿保险公司,是韩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

三星集团不仅在韩国内有为数众多的企业,而且,在海外也有很多子公司,仅三星物产在海外就有 70 多家当地法人和分公司。派驻海外人员 1000 多人,占公司人数的 1/4。

三星的成长壮大,体现了李秉哲独到精辟的经营哲学,其中,根据国情合理发展适用档次的产业是最为关键的一条。

50 年代,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和朝鲜战争的韩国,工业、商业、农业等受到了空前的破坏,沦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于是,三星就从生产、经营一个穷国中需求最紧迫的生活必需品开始控制国内消费品生产,如糖、棉毛纺织品、面粉等等,集团属下的第一制糖公司和第一纺织公司,就是此时建立的。并且,三星趁战后南韩工业重建的机会,利用当局的优惠政策,经营美国援助物资的加工,聚敛了巨额的财富。从 50 年代后半期到 60 年代前半期,三星集团又相继收购或新设立了银行、保险、证券、百货零售、广播等金融和服务部门的公司,还有水泥、轮船、造纸、化肥等制造部门的公司。此时的三星所经营的制造业还大都是与居民日常生活有直接联系的轻工业。它的毛纺产品、食糖、新闻纸、调味品,在国内市场上都处于垄断地位。被世人称为“消费品财阀”。

对于这个称呼李秉哲回答道:“人们好像嘲笑我只搞消费品的生产,但我认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行业无关。问题在于看谁能创造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其实,靠消费品起家的并不只是三星一家,可以说韩国绝大多数财阀企业的成长史,就是韩国垄断消费品和生活用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历史。

70 年代初,韩国当局提出“重化工业宣言”,并且制定出许多措施鼓励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三星集团及时调整了以轻工业为主的经营战略,快步跨入重、化学工业领域。当时,三星集团以造船为起点,相继进入综合机械、光学、电子、飞机、石油等部门,买进和建立了三星重工业、三星电机、三星航空产业、三星电子、三星半导体通讯、韩国电算、三星综合建设、三星石油化学、大韩精密化学等重化工企业,一鼓作气完成了由以轻工业为主的经营体制向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体制的转变。在 80 年代,三星顺应经济

发展的潮流,又打入了半导体、计算机、飞机、遗传工程和机器人等行业。有趣的是,三星的主力企业,随着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几易面孔。70

年代中期以前,“三星物产”、第一制糖、第一毛纺是三星的主力企业,三星用这三个企业的利润支持和援助集团内的其它企业,第一制糖和第一毛纺被誉为“两只产金蛋的白鹅”。而到了 90 年代,三星电子和三星重工业成为主力企业。目前三星的门面公司虽然仍是三星物产,但从实力上看,三星电子已成为三星集团的象征企业。

三星电子之所以发展得非常迅速,与集团的重视是分不开的。80 年代初,李秉哲敏锐地感觉到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于是他果断决策,将半导体和电子产业作为投资的最优先课题,并当成了集团生死攸关的关键,要建立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综合电器体制,把集团的经营力量集中投入到这一领域。为此集团把主力企业,三星电子公司和三星半导体通信公司合并起来,组成强大的电子综合制造厂家,三星集团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在尖端产业领域成为世界一流。

80 年代初,三星集团正式进军半导体领域,并瞄准了微电子领域中关键的存储芯片作为突破口,大胆引进了当时市场走俏的高水平 64KDRAM 生产技术,投资数亿美元,建立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在此基础上,三星又利用人才优势,积极进行开发,1988 年已能生产世界最尖端的 4MDRAM 芯片。时至今日,已具有与美、日顶尖厂商分庭抗礼的能力。而且其产品品质及交货供应方面与日本大厂商相比毫不逊色。目前,位居全球 20 家最大半导体公司第十三位的三星电子,正全力以赴成为世界半导体市场的领先者。

三星还有一条严格得几乎苛刻的经营观念,那就是“第一主义”,三星的一系列企业就是以“第一”命名的,如,第一制糖公司,第一毛纺公司, 第一化纤公司,第一企划公司,第一冷冻公司等。这种第一主义原则,就是要经营者牢记把企业办成第一流的企业。

第一主义在企业经营上的体现,就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三星生产钢笔的公司从联邦德国专门采购了 30 个品种的金笔笔尖作为样品,会长李秉哲只从其中选出两个样品用来仿效, 而将其余的都视为次品的样本。而且金笔工厂所生产的金笔笔尖经过他亲自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合格标准后,才准许生产和销售。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得三星集团的所属企业,从生产管理到销售管理,从资金管理到人事管理上都井井有条。

第一主义体现在企业管理上就是人才第一。李秉哲常说:“企业就是人”, “钱财之源不是权,也不是钱,而是人”。自三星创业以来,他一直用很大一部分时间选择和培养人才。他甚至亲临考场,亲自挑选人才。职员被录用后,三星便以大量资金培训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在集团的内部,对人能力的评价不是依据学历的高低,而是立足于实际工作, 当一个职员在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过程中,发生了难以避免的损失时,他常常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当一个职员只耍嘴皮不办实事,在工作中发生不轨行为时,公司则毫不宽恕。

正是有了种种独特、正确的经营哲学,三星集团才能不断创新,开拓前进。为了使三星进入世界十大企业行列,成为首屈一指的跨国企业巨舰,集团又提出了“三个总公司体制”,即在韩国、美国和欧洲建立三个总部,形成三个牢固的据点,并以此为据点进行扩张。努力将生产、销售、研究开发

投资等整个集团经营“国际化”。把内需、出口和在海外设厂生产三者的比例调整到大致相当,并大幅度增加对外比重。由此可见,三星集团为了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制定了多么雄心勃勃的计划。

点评

  1. 三星集团的产业发展策略乃至争第一的原则,在我们国家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别人发展起来了,我们却老是长不大呢?其实不管背后是什么复杂的原因,至少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不认真。说重视人才,人人都同意,但碰人关系户,谁还去较真?说追求质量至上,但真与企业短期利益发生冲突,谁还会较真?说是工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多, 但真与地方利益有矛盾,哪个领导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往深层次分析,这个“不认真”也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问题,根子可能还出在我们的体制上。

  2. 韩国已有三星、大宇、现代三家巨型企业入围世界工业企业五百强, 我们虽也有三家世界性的大企业(中银、中粮、中化),但工业企业中却没有一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有没有企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诸强,是国力强盛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是各国政府的钱袋子,各种税收与国家福利、国家开支的大头都来自制造业企业。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富的部门不是工业企业?!奇怪的是,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企却是最穷的部门,没权、没钱,连大学生就业也千方百计不去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那么他们更愿意去哪里呢?去金融部门,去大外贸公司,还去各级政府机关。因为金融外贸部门有钱,政府机关有权也不缺钱,反正都比去工厂强多了。这怎么得了!工业、农业都是国家的根本,它们穷了,垮了,金融还不成了泡沫,贸易公司拿什么做贸易,又有谁养着政府?总之,十分希望我们的工业企业成为全国最富有、最吸引人的部门,希望早日看到我们的一批工业企业进入世界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