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当包括课堂结构安排,教学密度和反馈与调节。

课堂结构安排要合理。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当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结构。这就要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时间的分配上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组织要严密,过程要清晰、完整。

一位教师讲《井》这篇课文。上课铃一响,教师板书“井”。老师提问: “见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想法?”于是许多学生举手提出问题,尔后老师把诸多问题加以归纳有四:(1)井的历史和形状是怎样的;(2)井水的特点怎样;(3)井是谁开掘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课文?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授课。首先全体学生读课文,然后逐段学习。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用了 5 分钟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段,学生通过读、画、议、讨论,了解了井水清、甜、凉的特点,并且了解了每个特点都与“我”的愉快、欢乐有密切关系。这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教师安排了 20 分钟。这就为突出重点给予了时间保证,并且为解决难点(理解课文

最后一句话)“铺平了道路”。此后,教师只用了 6 分钟讲述了课文第三段,

学生绝大多数理解了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余下最后 3 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文并小结,揭示中心。教师安排了导读式结构:提问导读——读书、思考——讨论归纳——练习反馈。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密度要合适。课堂教学,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求课堂安排要疏密适度。安排过密,或者完不成教学任务,或者即使完成了,也是匆匆而过,学生训练不到位,知识学得不扎实,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过疏,课堂会松松垮垮,同样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只有疏密适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反馈与调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反馈与调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反馈环节,变原来师生单向信息交流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可进行诊断性反馈、效应性反馈、小结性反馈,还可通过提问,测试等形式及时反馈。通过反馈可随时进行课堂调节,使课堂教学过程能按预定的方向前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