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叉性和滞后性

课程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说来,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该课程特有的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世界观、科学素养、思维方法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提高。后者对学生更有活力,在长时期内更起作用,也是一门课程应该追求的更高目标。这里先不讨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评定和测试的方法,而首先讨论教学效果准确评定的可能性。

一般说来要较准确地评定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很困难的,因为它直接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量化方法来消除,如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学校或班级的学风等的影响。但是也有的影响因素是难于区分的,如课程之间相互影响。一门课程的质量和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关系,而近期效果直接和前修课程的质量有关,远期效果与后续教学有关。以土木系材料力学课程为例,它的教学效果(质量) 与前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都有关系。如果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材料力学水平再高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会因用过多时间补前面课程的内容而受到影响。它的远期效果又与后续的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课程的教学有关,如果后续课程能有意识地和材料力学的内容衔接和运用,将能更好地巩固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进一步深化。因此,课程评估的又一特点是被评课程与相关课程在教学效果上的交叉性。了解了这一特点,在进行课程评估时,就应很好地掌握被评课程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区分各相关课程在某些内容上要求

的差别。

课程教学效果评定还有另一方面的困难,就是教学效果的滞后性。不可能在一门课程结束时其效果就能全面而清晰地反馈回来,需要通过后续课甚至毕业设计等环节才能得到较为全面而清晰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