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同著名企业管理专家杜拉克(Peter Drucker)提出的一种管理制度。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和过程,它使企业中的上级与下级一起商定企业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

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的实质有两点: 第一,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实行这种制度能使工作人员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享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组织目标也得以完成。在这种管理制度下,上级对下级关系是平等的、相互尊重、依赖和支持的,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第二, 建立目标锁链和目标体系。杜拉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而且目标必须有层次, 要形成一个目标锁链和目标体系。主要目标与分目标、各部分目标之间要相互配合,方向一致。每个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分目标,就是企业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他对总目标的贡献,只有每个管理人员和职工都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目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建立目标体系,将总目标分解为企业各内部单位的具体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各项目标必须具体化,定量化,各目标间应相互协调,应具有“挑战性”,又要有现实性,要留有余地。

  2. 企业内各级之间在制定各级的各项目标时要经过充分的磋商,并取得一致意见。简单地将下级的目标汇总不是目标管理,而是放弃领导;将预定的目标视为不可改变的,强迫下级接受也不是目标管理,这样做,职工不会有参与感,承诺感。

  3. 在目标确定的基础上,上级应授予下级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权力。

  4. 定期检查,发现与目标相偏离时.上级应进行指寻和帮助。

  5. 对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考核,并和奖惩制度挂钩。目标管理的优点是:

  1. 它是比较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往往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2. 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它要求尽可能把完成一项企业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它是促进分权管理、使组织具有弹性的最好办法。

  3. 国标管理启发了职工的自觉性,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了士气。

  4. 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改善了人际关系。

目标管理的缺点是:

  1. 有的目标难以制定,有的工作岗位难以使目标定量化和具体化,有些只能作定性的说明。

  2. 目标管理的哲学假定不一定都成立。目标管理在指导思想上是以 Y

    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但这一假设不仅对群众而且也包括领导并不一定都成立。目标管理对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现实并不是这样,特别是目标的考该与奖励搞在一起以后, 往往是指标要低,出力要少,奖励要多,定指标时互相摸底讨价还价,从而破坏了信任和承诺的气氛。

  3. 目标的商定很费时间,因为要几上几下,要统一思想,很容易增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每个人都追求自身最大利益反而忽略了个人

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配合。

  1. 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不一定是公正的,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