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经营管理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
经营管理必须是有目的的活动,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经常活动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所谓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物质消耗和资金占用, 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这里强调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是一切企业经济效益得以实现和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社会经济效益问题。显然,经济效益是一个比较概念。从定性分析的观点出发,经济效益可用经济活动的“得失”来概括,“得”就是实现经济目标所取得的劳动成果,“失”就是实现经济活动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得大于失说明有效益,得等于失说明无效益,得小于失说明企业亏损,是负效益。从定量分析的观点出发,得就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失就是人们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所消耗的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及所占用的资金。经济效益就是成果同消耗两个量的比较,其表达方式有两种:“成果—消耗”表达了经济效益的绝对值,而“成果÷消耗”则是表达了经济效益的相对值。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来看,就是企业产出与投入之比。因为企业生产任何商品都必须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占用一定的资金,如果投入是一定的,则产出量越大,经济效益越好;如果产出是一定的,则投入量越小,经济效益越好。任何企业部必须按照产出大于投入并使增殖额达到最大为原则从事生产经营,讲求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是全面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它与企业利润不同,有人用企业利润作为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标准,这垦不全面的,因为企业利润是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以后的余额。企业利润的多少因受成本、质量、品种、价格、悦收、资源以及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只能部分地、一定程度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是人们对力达到某一经济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所作的关于劳动占用、劳动消耗的节约程度及取得较多的有效劳动成果的评价。如果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深入地进行分析,它的要求则是多种多样的。在使用价值形态上,它包括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发展速度和符合社会需要的状况,还包括社会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发展等;在价值形态上,它包括销售收入、成本、资金占用及利润率,等等。客观上由一系列指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所以,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应当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加强管理等办法获得包括利润在内的、较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一个企业只有在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很好完成或实现以后,利润这个指标的性质才是肯定的。如果笼统地认为只要企业有利润或增加利润就
是生产和经营情况全面良好,甚至简单地把利润与企业经济效益等同起来, 认为企业赚钱多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要求企业每进行一项经济活动都要从社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严格来讲,有经济效益的活动才是经营管理活动,没有经济效益的活动就不是经营管理活动,这就是经营管理的效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