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和要求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组织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企业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 规范化程度不同

大型企业规范化程度较高,一般都要用条例、程序及规章制度等来实现标准化以及对众多部门和职工的控制,而中小企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低。

  1. 分权程度不同

大型企业命令链较长,人员和部门较多,全部决策若都由最高领导层负责必然负担过重而且容易脱离实际,因此需要较多的分权。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一切都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决策指挥,不需要再分权。

  1. 复杂程度不同

大型企业生产技术复杂,职工人数多,因而管理工作复杂,为了有效的控制,需要更多的管理部门并增加较多的等级层次,相比之下,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就比较简单。

  1. 人员结构不同

一般他说,在大型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全体职工的比率会降低,而管理人员占全体职工的比率会提高,中小企业恰与此相反。

企业组织如同人体一样有其生命周期,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要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特征,从企业组织结构的特征来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 创业阶段

这是组织的幼年时期,规模小,人心齐,关系简单,企业的决策是由高层管理者一人(或几个人)独立作出的,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完全取决于高层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企业组织结构相当不正规,对协调的需要还很低,只存在着非正式的信息沟通。

  1. 引导阶段

这是组织的青年时期,企业人员增多,组织不断壮大,决策量增多,创业者让位给能干的经理人员,产生了建立在职能专业化基础上的组织机构, 各项职能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越来越多。信息量增加,信息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困难。

  1. 授权阶段

这是组织的中年时期,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由职能机构引起的问题增多,高层管理者将权限和责任委托给下属的产品、市场或地区经理,建立起以产品、市场或以地区为基础的事业部组织机构。高层管理者不再负责日常的管理事务,向下发布命令的次数减少了,控制的信息主要来自各事业部的报告,但是伴随着分权,往往又产生对事业部的失控问题。

  1. 协调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建立了正式的规则和程序,为了加强对事业部的指导和控制,在企业总部与事业部之间建立超事业部(或集团部),使其负责下属有关事业部的战略规划和投资回收,并在总部设立监督部门控制和检查各集团部的经营战略。这些正规的措施虽然有利于增强各事业部之间的相互配合, 但却带来了文犊主义,影响工作效率,阻挠创新,从而导致企业的衰败。

  1. 合作阶段

这一阶段更加强调管理活动要有较大的自觉性,强调个人间的主动合作,引入社会控制和自我约束的新观念,精简正式体系和规章制度,将奖励的标准改为协作表现和创新实践,成立任务小组和矩阵式组织结构,将企业的重要权力再收回到企业高层管理者手中,同时努力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以上五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见图 11-3 及表 11-4。

图 11-3 企业组织规模发展阶段图

表 11-4 组织规模发展阶段特征表

创业期

引导期

授权期

协调期

合作期

管理重点

生产和销售

生产效率

扩大市场

加强组织

管理革新

组织结构

非正式组织

职能制

地区性事业部制

直线管理及生产集团,超事业部型

矩阵式结构任务小组

高层领导风格

个人业主式

指导式的

授权式的

监察者

参与者

控制系统

市场结果

标准规格及成本中心

汇报制度及利润中心

计划及投资中心

相互间的目标管理

总之,企业随企业规模由小变大,从单一产品或服务发展到多种产品或服务,组织结构随之发生很大变化,正规化程度也随之提高,当然,并不是

所有企业的发展都必须顺序地通过上述阶段,有的企业不仅不是顺序发展, 反而是反向发展,组织结构也有返回到前一阶段的可能,如果企业以多角化经营战略转向以规模经济为中心的竞争战略时,则可能从事业部制返回职能制组织,如日本的东莱纤维公司在石油危机以前采用分产品事业部制组织; 石油危机以后,出于降低成本的合理化目的,返回到职能制组织;而在数年之后,随着业绩的恢复,开发了多种产品,就又转向事业部制组织,可见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经营环境、经营战略等都有密切的适应关系。国外大型企业的组织日趋小型化、简单化、分散化,实行集团式经营,即把公司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和部门,允许一定程度的“有组织混乱”,形成集团性企业,这是根治大企业弊端、提高效率、增强适应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有效组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