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启发式教学的学生主体观及其实现方式1.从哲学基础看:

注入式从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把教师的“教”看作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而把学生看作是完全被动的附属物,接受知识的容器。注入式的观点是:不管学生愿意与否,只要教师强灌硬填,学生这个盛知识的容器终究会被填满, 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注入式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出发,视教学为原封不动地把前人积累的知识“灌注”到学生这个容器中去的过程。学生接受知识, 无需自己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革,更不必经过认识过程的飞跃。这显然是违背人们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的。

相反,启发式从辩证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而不是象容器贮物一样原封不动地接纳。教学过程是遵循认识的基本规律的,教学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对所学的东西,要结合自己的知识、观念, 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过程。融会贯通,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所学的知识,不但要理解、掌握,还要会应用。完成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两个飞跃,总之,思维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主线,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灵魂,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学的结果,学生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以他自己的积极思维为核心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启发式教学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要靠学生的自觉和主动,而不能靠强迫的注入。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生要实现增加知识,发展智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使学生立于主动地位还是处于被动状态,是把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人还是视为贮纳知识的容器,是启发式与注入式的一个根本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