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明宗李嗣源善战建奇功

李嗣源(867—933),唐沙陀部人。本名邈佶烈。为李克用养子,改名李嗣源。即帝位后又更名李璠,是为后唐明宗。

李嗣源本是李克用部将之子,生于应州金城县(今山西应县)。13 岁丧父,李克用收养为子。善骑射,“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①,上源驿事件时,17 岁的他在乱兵流矢中舍命保护李克用逾垣脱难,因而更受信任,掌亲骑,为侍卫长。乾宁三年(896)李嗣源奉命率兵 3000②前去援救朱瑾,在任城(今山东济宁)一举击败梁军,解了兖州(今属山东)之围,威名大振, 李克用把他所率 500 骑兵命名为“横冲都”。光化三年(900)又在邢州青山

(今河北邢台西北)大败乘胜追击的后梁名将葛从周,战场上他亲自冲锋陷阵,身中四矢,从此“李横冲”的雅号名重四方。而他“每有战功,未尝自伐”。“凡所赐与,分给部下。”诸将争功时,他从容说:“公辈以口击贼, 吾以手击贼!”③于是众惭而止。

李存勗继位为晋王后,与朱温大战于柏乡(今属河北),面对装备齐整的梁军赤、白两马队,李嗣源笑道:“彼虚有其表耳,翌日当归吾■中。” 战斗中他跃马挺身,直取梁军白马都,生擒二骑校而回。于是士气大振,取得了柏乡之战的重大胜利。他因功而被任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

此后,他曾北伐幽州(今北京),逼降刘守光爱将元行钦。天祐十三年

(916)随李存勗东征,攻占后梁的磁(今河北磁县)、相(今河南安阳)等州,因而改任相州刺史、昭德军节度使。后又转任安国节度使(镇邢州,今

① 《新五代史》卷 6《唐明宗纪》。

② 《旧五代史》作 300。今从《新五代史》。

③ 《旧五代史》卷 35《唐明宗纪》一。

河北邢台)。当契丹进攻幽州时,周德威告急,诸将认为契丹不可能持久, 食尽自还,到那时追击有利。李嗣源力排众议,认为“德威尽忠于家国,孤城被攻,危亡在即,不宜更待敌衰”①。请求立即派他前去援救,李存勗同意后,李嗣源随即率部为前锋进到易州(今易县)。他分析敌我形势,采“潜行溪涧,袭其不备”的战术,临阵与长子李从珂奋命血战,动员部属说:“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以身殉国,正在今日。诸君观吾父子与敌周旋!”

②他挺身入阵,所向披靡,大败契丹,解了幽州之围。凯旋魏州(今大名北)

时,李存勗亲自郊迎慰劳,进位检校太保。

同光元年(923)李嗣源调任横海节度使(镇沧州,今沧州南)。当时的战场形势对新建的后唐政权充满危险:梁、唐两军主力对峙于黄河沿岸,一路梁军正急攻泽州(今山西晋城),而唐将李继韬却以潞州(今长治)降梁, 这等于断了唐军的归路。在这危急关头,李嗣源欣然领命奇袭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并且击退了梁军的反扑,俘虏了梁将王彦章,大大改变了战场上的形势。接着,他果决地提出西攻汴州(今河南开封)的策略,并率千骑为前锋一举攻占汴梁,梁末帝自杀,梁亡。李存勗喜不自禁,激动地说:“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之。”③不久,进位兼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