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出为相,废除新法

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病逝。年仅 10 岁的哲宗即位,大权掌握在皇太后高氏手中。高氏守旧,尽行复旧法,史称“元祐复辟”。司马光在

政坛上再次活跃起来。三月十日,上《迄开言路札子》,二十七日,上《乞去新法病民伤国者疏》。又上《乞罢保甲状》、《乞罢将官状》。四月,上

《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再次重复他的为君当有三德论。五月复出为相, 诏除门下侍郎。是月二十八日,请更张新法。从此直至元祐元年(1086)九月病卒,为相时间很短,但尽废新法。司马光死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元祐元年,司马光所进《稽古录》20 卷,写自伏羲至宋英宗治平四年, 这是一部简要的编年体通史。同样这本书也贯穿司马光的观点。朱熹指出: “温公之言,如桑麻谷粟,其愿忠君父之志,更历三朝,然后成就。”又说: “小儿读了‘六经’了毕,即令接续读去亦好。”

对易学等经学研究和在老子、扬雄等诸子研究方面,司马光都是有成就的,在理学上有重要的地位。但他与二程的观点有一些差异。司马光重史亦重经,与理学家的经细史粗说不同。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涑水学案》评论说:“小程子曰:‘阅人多矣,不杂者,司马、邵、张三人耳。’故朱子有‘六先生’之目。然于涑水,微嫌其格物之未精。”

元祐九年(1094)四月,宋哲宗亲政,改元绍圣,表示要绍述新政。绍圣年间,一反元祐年间所为,司马光虽已离开人世,也逃不脱受惩罚,被夺谥、追贬。甚至有人主张毁《资治通鉴》板。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蔡京擅政。九月,将司马光等 120 人的名字刻石,立为“元祐奸党碑”。崇宁

三年(1104),又扩大为 309 人,入碑籍者皆受迫害。两宋政坛上风波迭起, 司马光受到牵连。论政见,司马光是守旧型的历史人物,但他的政治主张, 特别是关于边事方面的意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其著作甚丰,后人编为《温国文正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