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吕学

在宋代学术史上,吕公著有一定的地位。全祖望说:“庆历以后,尚有诸魁儒焉。于学统或未豫,而未尝不于学术有功者,范蜀公、吕申公、韩持国,一辈也。”特别是他开启了吕学端绪。吕公著一门登在《宋元学案》者有七世 17 人。清人王梓材作了分析:吕公著之子希哲、希纯为安定(胡瑗) 门人,而希哲自为《荥阳学案》。荥阳(吕希哲)子切问亦见《学案》;又和问、广问及从子稽中、坚中、弸中别见《和靖(尹焞)学案》。荥阳(希哲)孙本中及从子大器、大伦、大猷、大同为《紫微学案》。紫微(本中) 之从孙祖谦、祖俭、祖泰,又别为《东莱学案》。共 17 人,凡七世。①

从吕公著到吕祖谦只是六世,另外,登学案者也远不只是王梓材所说的17 人。公著的次子吕希绩即在《学案》中。如果要说七世,当从夷简算起, 因为夷简也是“以儒学起家”的。

吕氏家族在北宋政坛具有显赫的地位,“宋兴以来,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者四人,而先生与文靖(吕夷简)居其二”②。这对吕学形成、发展是有利的。吕公著任哲宗朝宰相时,使长子吕希哲遍交当世学者。

吕公著重视教育,他在颍州时,欧阳修为知州事,焦千之客寓欧阳修处, 吕公著招请焦氏为诸子之师。这个家族中,内有吕公著夫妇督导,外有焦千

① 《续资治通鉴》卷 78。

① 《宋元学案》卷 19,《范吕诸儒学案》。

之等人的严格教育。他还多方聘请名师,吕氏家教促成吕学学风的形成。清人黄百家说:“吕氏家教近石氏,故谨厚性成。又能网罗天下贤豪长者以为师友,耳濡目染,一洗膏粱之秽浊,惜其晚年更从高僧游,尽究其道,斟酌浅深而融通之”。全祖望评论希哲学说,说:

荥阳(吕希哲)少年,不名一师。初学于焦千之,庐陵之再传也。已而学于安定(胡瑗), 学于泰山(孙复),学于康节(邵雍),亦尝学于王介甫(王安石),而归宿于程氏(程颐)。集益之功,至广且大。然晚年又学佛,则申公家学未醇之害也。要之,荥阳之可以为后世师者, 终得力于儒。①50000528_1553_0

吕学就在这样氛围中,一代一代传续下来。吕学的基本特点是“不名一

师”的学风、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和重文献之传的传统。但吕学中儒佛夹杂,也成了理学家批评的话题。朱熹指出:“吕家之学,大率在于儒禅之间。”

②吕学至南宋吕祖谦而发扬光大,其流风所及,直至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