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与《通书》

周敦颐的哲学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与《通书》。《太极图》与陈抟有一定的关系。朱震说陈抟所传的路径不同。一是以《先天图》传种放, 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李之才传邵雍。另一条传授是到了穆修后,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还有一种说法,是《先天图》与《太极图》都传到周敦颐。是否有这样的严整的学脉系统,还要考定,但从学术体系上说, 可以肯定一点,周敦颐接受道家的影响,接受后又对之作了根本性的改造, 将它和以诚为本的思想结合起来,构成为一种新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

《太极图说》是“所自作,而非有所受于人”。

《太极图说》内容如下:

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PGN1606.TXT/PGN>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云: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以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颐通过对《太极图》的解说,以太极为本体,提出他的宇宙观、世界观。

由阴阳刚柔的变化,说明万事万物与人类的产生;进而提出形、神以及性、欲、善、恶、仁、义、“道”等范畴、概念。

《通书》则以诚为本,说:“诚者,圣之大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①“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②诚,成了世界包括精神世界的本源。濂溪由此进一步阐释他的清心、无欲修身及政治方面的观点与伦理道德等观念。《通书》用“理”,说明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与名分,“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

后人论周敦颐学术时,说:“《通书》四十章,皆错综以阐太极之蕴, 然其义各有攸当。”①“《太极图》得《通书》而始明。”②

② 《通书·圣学》。

① 《通书·诚上》。

② 《通书·诚下》。

① 李光地:《榕村通书篇》。

② 《朱子语类》卷 94《通书》。

周敦颐以无极、诚为本,由此在学理上构造出一个理论框架,提出本体论、宇宙观、运动观、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因此在理学的发展史上作为一个发端,有他一定的地位。“若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③。但他的理论简略,对诚与太极的关系也没有作出严密的论说,有其不成熟

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