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三十年,著书千余卷

郑樵生活在宋代多事之秋,靖康二年(1127)金灭北宋,掳徽钦二帝, “天子蒙尘,苍生鼎沸”,这对郑樵、郑厚兄弟刺激很深。二郑是有血气的青年人,这一年,宋高宗即位,改元建炎,二郑上书给江常,申述报国之志, 但是没有结果。后又上书宇文枢密,也就是宇文虚中,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其时朝政腐败,宇文虚中落职奉祠,无法给二郑以帮助。郑樵结识当时的抗

① 《郑樵文集》卷 2《献皇帝书》,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2 年版。

① 《通志·天文略·天文序》。

② 《通志·昆虫草木略·序》。

金名将如李纲、韩世忠,《宋史》本传说:“赵鼎、张浚而下皆器之。”① 绍兴十七年(1147)朝廷诏献书。次年,郑樵风尘仆仆千里,将自己所

著的书献上朝廷。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157,绍兴十八年二月,朝廷曾授郑樵以右迪功郎,但实际上,郑樵并没有接受。绍兴二十七年,王纶荐郑樵,还称郑樵为“布衣”。二十八年,高宗召对,特补右迪功郎。郑樵献书,一是希望自己的著述能被朝廷收藏。二是避免因为是“私修国史”而遭受迫害。当时秦桧当政,政治黑暗,不断以“私修国史”为罪名,迫害士人。三是希望能有机会进入朝廷的馆阁中,阅读书籍,得到一点资助,以完成修一部通史的愿望。

郑樵在献书以后,仍回莆田讲学授徒。朝廷几次引荐,均被郑樵婉拒。绍兴二十八年,高宗召对后,差监潭州南岳庙,给笔札资助郑樵抄所著《通志》。

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郑樵再一次赴临安献书。此时金人再一次南下,高宗幸建康(今江苏南京),郑樵未能见,留守临安干办公事。次年, 高宗返临安,命郑樵进所著《通志》。三月,郑樵病逝,终年 59 岁。

郑樵著述在千卷以上,地方志的“艺文”类还保存着所著书目,虽大部分散佚,但多数内容收在《通志》中。保存到现在的还有《尔雅注》,《夹漈遗稿》3 卷(因遗漏错讹较多,吴怀祺作了校勘,并增补一些佚文,是为

《郑樵文集》)。顾颉刚将郑樵的辨《诗序》的文字收集起来,使郑樵《诗辨妄》一书大部分内容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