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宋孝宗 虞允文第一节 宋孝宗

孝宗之立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但在开宝九年(976)十月,为其二弟赵光义所杀,帝位从此传入宋太宗后裔一系。北宋为金所灭,赵构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但仍在金军的追击下狼狈逃窜,几无宁日。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奔袭扬州(今属江苏),宋高宗突受惊恐,从此丧失生育能力,再未生一男半女。同年七月,独子赵旉又病死。南宋朝野认为是太祖的帝位为太宗所夺,太祖子孙“仅同民庶”, 所以“艺祖(太祖)在上,莫肯顾歆”,以致北宋为金所灭,南宋政权也朝不保夕,应选太祖后裔为嗣子继承帝位,南宋才能稳固。①高宗后于绍兴二年

(1132)选了宋太祖后裔赵伯琮、赵伯浩养于宫中,五月间,又选定赵伯琮由婕妤张氏抚养,但并未确认为皇子,实际上仍期望自己生子。赵伯琮(1127

—1194),即赵眘,是宋太祖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裔。父赵子偁,舍试合格,时任嘉兴县丞,母张氏。绍兴三年二月,赵伯琮赐名瑗,初除和州防御使。但宋高宗得宠的才人吴氏(后封皇后),也请育一子。于是在绍兴四年五月,又选了一个年已 5 岁的宋太祖后裔赵伯玖,由吴才人抚养,引起了大臣们的不安。次年五月,宋高宗以“朕年二十九未有子”,不肯封赵瑗为王,只是依皇子例,进授赵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仍不确认为皇子①。绍兴六年正月,赵伯玖赐名璩,初除也是和州防御使,因而中外议论纷纷。绍兴八年八月,宋高宗以御笔想封赵璩为国公、节度使,使其名位与赵瑗相等,遭到左相赵鼎和执政王庶、刘大中等的反对而暂时作罢,但赵鼎、王庶、刘大中随后被罢宰执而出任地方官。在秦桧独相后的绍兴九年三月,赵璩终于被进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地位和礼遇又与赵瑗相等。在这场赵瑗、赵璩争夺皇子地位的斗争中,岳飞也参与其间,据说他还见过赵瑗,说过“中兴基本,其在是乎。”并向宋高宗秘密奏请立赵瑗为皇子,宋高宗却对岳飞说:“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这也是岳飞后来被处死的原因之一②。

绍兴十二年二月,养育赵瑗的张氏死,赵瑗也归吴氏抚养。吴氏与张氏争宠与争着抚养未来皇子的斗争,虽因张氏之死而结束,赵瑗也随后进为检校少保、封普安郡王,但还是不立为皇子。相反地,绍兴十五年二月赵璩也进为检校少保、封恩平郡王。两人礼遇仍然相同,号称东、西府,直到绍兴三十年二月,赵瑗被收养已 30 年,宋高宗对自己生子也已失去信心。在金宋战争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普安郡王赵瑗被赐名玮,字元瑰,进为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又进封为建王,终于确立了皇子的地位,赵璩随后也明确为皇侄。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军渡淮南犯,两淮很快失守。十一月的“采石之

① 《宋史》卷 33《孝宗纪》一。

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89,绍兴五年五月辛巳;参见《宋史》卷 243《(高宗)吴皇后传》。

② 《鄂国金佗稡编》(王曾瑜校注本)卷 21《建储辨》。

战”,宋军粉碎了金军渡江的企图,金帝完颜亮后也被部下杀死于扬州。南宋军民抗金呼声高涨,认为终归于和的宋高宗急于禅位,想将处理抗金还是求和的责任,推给皇子赵玮,并想立即禅位,在臣下提出只有先立赵玮为太子,然后再禅位为宜。于是,绍兴三十二年(1362)五月,立赵玮为皇太子, 改名眘、字元永。六月,赵眘即位,是为宋孝宗。高宗退位为太上皇、吴皇后为太上皇后,南宋帝位从此归属于宋太祖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