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刺激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和德国的潜艇多次在大西洋底并肩而行,彼此相距不过数海里,不仅相互知道对方的航向和时速,甚至连对方潜艇轰鸣的马达声也隐约可闻。在这种情况下,盟军潜艇指挥员设法竭力影响敌人的心理,借以寻找和创造对己有利的条件和时机,给予敌子致命的打击,但这种做法遭到敌人的顽强对抗,因为敌人也不放过这样做的任何可能性。于是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海战对抗——心理战。这里,最突出的要算苏军潜艇与德军潜艇的一次战斗了。当时,苏军 M—176 号潜艇与德军的一艘潜艇在离挪威海岸约 25 海里的海面上突然相遇,并同时下潜。苏方潜艇鱼雷发射器已作好发射准备,但只有两枚鱼雷。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艇长海军少校 N·A·邦达列维奇不允许对看不见的目标发射鱼雷。需要等待有利时机,同时又不能暴露自己,让敌人攻击自己的潜艇。不久,敌人发射了两枚鱼雷,被苏潜艇躲过。邦达列维奇指挥潜艇以 3 节的速度进行机动,改变航向和深度,以刺
激敌人,诱使敌人发起新的攻击。结果,敌人沉不住气,又发射了两枚鱼雷, 没有命中。在这之后,敌潜艇进行了长时间的机动,也许是为了选择便于射击的阵位,也许是希望苏方潜艇忍受不住而浮出水面。
这样持续了 3 个多小时。有好几次邦达列维奇禁不住想,哪怕发射一枚鱼雷,即使不能命中德方潜艇,也可促使其再次射击。但他克制了自己,并因此而获得了胜利。德军潜艇艇长终于忍耐不住,突然发作,在 30 分钟内又
发射了 6 枚鱼雷,耗尽了全部弹药。看来,敌人认为苏潜艇已经逃离或没有鱼雷。因此,敌潜艇浮出水面。也就在这个时候,被苏潜艇发射鱼雷命中, 随着猛烈的爆炸声,瞬间沉入海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许多国家的心理战部队得到了扩展,其装备与功能也有了进一步增强。如美国,1951 年建立了心理战略部,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心理战活动。
1953 年,美政府撤销了该部,建立了心理战协调局,并增设了总统心理战问题助理。在军队中,1950 年美军建立了无线电宣传、播音和传单制作连和营。
1952 年,美军在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建立了心理战中心。当前,美军
专门进行心理战的指挥机关和部队约有 4 万人,包括一个现役心理战大队、
一个民事营和 3 个后备心理战大队,总计约有 40 个心理战营。还如德国,战后首批心理战部队组建于 1957 年。70 年代初,心理战部队改称为心理防御部队。现在,德国国防部副总监察长负责对心理战实施总的领导,总参谋部第 3 部、陆军参谋部第 3 处负责心理战。直属于陆军参谋部的有两个心理防
御营。第 1 心理防御营由司令部和补给连、通信连、超短波无线电台连和中
波无线电台连编成,平时编有 500 多人,战时约 900 人,用于实施无线电宣
传。第 2 心理防御营由司令部和补给连、广播连、印刷连、印刷宣传品散发
连编成,平时编有 550 人,战时约 750 人,用于准备、印刷和散发宣传材料
和进行口头宣传。此外,还有 3 个属于陆军司令部的心理防御连(每连各编有 180 人)、5 个属于军区的心理防御连(平时处于简编状态)。空、海军还有一些专门的心理战组织。为了培养干部,在奥伊斯基亨有一所心理防御学校。德国国防军的心理防御人员超过 3000 人。
从二战后局部战争实践情况看,心理战是在不同层次上展开的,一般包
括战略心理战、战役心理战(或战场心理战)、战术心理战。战略心理战一般由国家组织实施。为达成长远的战略目的,平时敌对国之间就在国际上展开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宗教文化等心理攻势,如离间对方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使对方陷于孤立;促使敌对国内有影响的各政治集团之间的分裂, 支持反对派政治势力;断绝或封锁对方与国际上的经济联系,对其施加经济压力或实行不平等的贸易政策,使其国内经济形势恶化,从而激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通过新闻媒介向对方民众进行政治宣传,损害对方在国际上的声誉;蓄意制造和散布各种谣言,以扰乱人心;利用宗教、民族、人权等问题, 煽动敌对国有关民族、教徒等对其当局的不满以至发生内乱;故意“泄漏军事秘密”,举行有针对性的演习,对对方形成一定的军事压力等。战役心理战是由心理战部队在战役准备和战役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它直接为作战行动创造有利的形势,其施加心理影响的对象是当前作战地区的军民,内容包括散布假的军事情况;鼓动敌对国居民不服从合法政策;加强对敌反对派的支持;分化敌国军民的团结;宣称使用高性能武器装备,对方战则必败等。战术心理战是战术作战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火力战紧密相伴,目的是削弱或动摇敌军全体人员进行抵抗的决心,同时使当地居民不参加战争。
海湾战争是战役战术心理战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一次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久,美军驻布莱格堡的第 4 心理战大队就派遣了一个特别计划小组进驻麦克迪尔空军基地的中央总部司令部,其任务是为“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制定心理战支援计划。1990 年 8 月至 9 月,第 4 心理战大队陆续
部署到沙特,人数多达 650 人,其任务包括:显示美国的决心和改善战区内美国部队的形象;协助保卫沙特阿拉伯:在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支援进攻、巩固战果和对战俘进行管理。在战争中,用 MC—130、F—16、B—52 等飞机以及 155 毫米传单投撤炮等,共投撒了 2900 余万份传单,不断地播放新闻和
消息(每日长达 2 小时),向整个战区分发显示美决心和号召支持联军行动
的录相片。为支援地面战术指挥官,还在前沿部署了 66 个高音喇叭小组,使用便携式、车载式或直升机载播音系统进行喊话宣传。被审问的战俘中,有98%的人看过传单,88%的伊军士兵相信传单的内容,70%的人受传单的影响而变节或投降。58%的伊军士兵听过广播,46%的士兵相信广播内容,其中 34%的人受广播影响投降或变节。伊一将官认为,看传单、听广播是伊士兵开小差的重要原因。美军前线指挥官也认为,在支援大规模常规作战中, 心理战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力量倍增器。伊拉克心理战比美军开展得更早、更广泛。其入侵科威特前,就大肆宣传科威特“蚕食”伊拉克领土,科威特超量开采石油,使伊蒙受了巨额损失等;入侵后鼓吹入侵科威特的“合理性”, 揭露科威特埃米尔的腐败,利用伊斯兰教教义,宣传反对外来力量干涉,等。海湾危机期间,伊拉克针对美军,宣传伊拉克军民的作战决心和胜利信心, 渲染战争的恐怖与残酷,及时揭露美军心理战阴谋,以“伤口”示众助长反美声浪等。
与此同时,双方还展开了战略心理战。如:美国在战前向世界各国、特别是伊拉克的邻国宣传伊拉克的生物、化学武器的危害,以促使反伊联盟的迅速结成,并取得这些国家对其武力“解放”科威特的支持;诋毁伊拉克的国际形象;进行军事威慑,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伊拉克对此针锋相对,谴责美国对阿拉伯事务的干预;缓和与伊朗等国的关系,区别对待西方国家, 争取多数阿拉伯国家的支持;用人质、二元化学武器、环境污染、恐怖活动、
战俘等作盾牌,对美进行恫吓,以图美国放弃使用武力。另外,双方还在外交、宗教、经济等多条战线上开展心理战,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1991 年 7 月,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海湾战争》报告中指出:“心理战行动在瓦解敌人士气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促使伊拉克士兵大规模投降和开小差”,“心理战在这次战争中的运用是极为成功的。”海湾战争结束后,各国军队首脑纷纷表示,要认真研究海湾战争心理战的经验,提高心理战的地位,从战略角度研究、使用心理战。
今后的世界,虽然局部战争还会时有发生,但由于人类处于相对和平与争取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强国还是弱国,总体上说都力求避免战争,能够以非战争手段达成政治目的的决不会轻易使用战争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将成为各国普遍追求的最优战略目标。而要达此目标,广泛开展战略心理战则是最基本手段。一旦战争发生,即使是有限的战争发生,也耗费巨大,长时间战争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承受的。因此,广泛开展心理战,以威慑和实战相结合,促使敌方放下武器,或自动放弃战争企图,就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高技术条件下,握有优势装备者,明白地告诉敌方,将使用大威力武器装备,对对方能够产生巨大的心理威慑作用;即使是技术劣势者, 向敌方宣布将使用新式或某种杀伤力大的武器,也将对优势装备的敌手产生成慑作用。总之,在未来国际军事斗争中,敌对双方无论是战前还是战中, 都将广泛开展心理战,从而使心理战成为与火力战相伴的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后 记
我们三个人,经 10 多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拙作,作为纪念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的一份献礼,也算是表达我们对二战中献身的无数英烈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我们以为,写史来不得随便,更不能臆想,惟真惟实当是基本准则。为此,我们查阅核对了大量史料与论著,参考和利用了史学家们的许多成果。这些史料和成果,既是依据又是梯子,没有它们,我们是难以完成此任的。它们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知识出版社,黄玉章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海译文出版社,英国利德尔·哈特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湖北人民出版社,陈漫远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总结与教训》(军事科学出版社,苏联国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等编);《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与教训》(世界知识出版社,张海麟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学术》(国防大学出版社,张海麟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军事史分册》(军事科学出版社,栗亚主编);《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战略分册》(军事科学出版社,国防大学主编);《兵不厌诈》(新华出版社,何涛清主编);《原子弹秘闻录》(军事科学出版社,修义嵩编);《世界空中作战八十年》(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曹毅凤等主编);《气象与军事》(战士出版社);《情报战》(群众出版社,法车皮埃尔·诺尔著);
《秘密与间谍》(商务印书馆、冯之丹等译);《密码天地》(群众出版社, 英国彼得·韦著);《洛桑别墅的秘密电波》(上海译文出版社,柴小莉选编);《游击战》(军事科学出版社,贾若瑜主编);《化学战史》(军事译文出版社,纪学仁著);《世界空降作战》(解放军出版社,胡复生著);
《空中战争大全》(英国克·钱特著);《被禁止的战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李朋主编);《导弹》(国防工业出版社,苏联 B·N·马利索夫著);
《坦克,前进!》(战士出版社,德国 H·古德里安著)等。对这些书的作者,我们表示衷心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们历史知识和水平有限,本书肯定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