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惨无人遭的化学战

化学战,即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化学武器的作战,俗称“毒气战”。它通过毒剂的多种使人中毒途径、扩大的染毒空间和持续的毒害时间所产生的战斗效应,杀伤、疲惫和迟滞对方军队,以达到预定的军事目的。

化学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严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在伊普雷战线前沿 6 公里正面上,预先布设约 6000 具吹放钢瓶,装填氯气 180 吨,利用

有利的气象条件,向英、法联军阵地吹放。由于联军毫无戒备,约 15000 人

中毒,其中近 5000 人死亡,阵地被突破 8—9 公里,开了人类战争史上化学战的先例。随后,英、法等国军队相继使用了化学武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用于战场的毒剂达 12.5 万吨之多,化学战成了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

化学毒剂使用于战场之后,受到了国际舆沦的广泛谴责。1925 年 6 月 17 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中国于 1929 年 8 月 7 日宣布批准该议定书。议定书中明确规定战斗中禁止使用窒息性的有毒或类似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及细菌战剂。但是,奉行侵略战争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从未遵守过协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化学战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些主要交战国对化学战做了充分准备,化学毒剂贮备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毒剂炸弹是当时帝国主义交战国战争中的主要武器之一。二战结束后,美国已拥有 100 万枚化学炸弹,德国的化学战剂总产量的一半装进了化学炸弹。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毒剂千次以上,用毒地区遍及我国 13 个省。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里使用毒剂屠杀战俘和平民数百万人。惨无人道的化学战,使被侵略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