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信干扰与反干扰

通信干扰就是使用电子侦察设备截收敌方无线电通信信号,进行识别、分析和定位,运用无线电干扰设备扰乱敌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其效能降低或完全失效。同时,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己方无线电通信设备充分发挥作用。而反干扰则是针对敌方的干扰采取的反干扰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生的电子战,实际只是一种通信对抗。以后由于电子设备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通信系统和干扰设备的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出现了导航斗争和雷达对抗以外,通信干扰与反干扰也有了新的发展。

第一,开始使用机载通信干扰发射机,实施空对地干扰。1941 年 11 月18 日,英国在利比亚战役中开始使用机载通信干扰发射机,在“惠灵顿”轰

炸机上装备了功率为 50 瓦的发射机,其频率能覆盖德军坦克电台的频率范

围。飞机上装有一根特殊天线,直径 76 毫米、长 230 毫米,能对德国坦克的

无线电通信发射调制干扰信号,使疏开的 3.2 公里以上的德军坦克间的无线电联络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但由于英军在战术上的疏忽,没有给干扰飞机提供护航战斗机,致使干扰飞机常被击落。

第二,运用地面通信实施地对空干扰。1943 年 5 月,美军制定了进攻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作战计划,并决定用运输机向该岛运输空降部队。德军获知情报后,对飞行中的美军运输机进行了电子干扰,成功地破坏了基地与运输机之间的通信联络。接着,德军轰炸机队反复轰炸了该基地海上的美英联军舰群。随后德军通信人员用美国话加方言和美军运输机进行了通信,使其误认为是美军基地发出的指令,把编队诱导到美英联军舰群的上空,舰群以为是德军轰炸机,结果美军运输机遭到自己舰群炮火猛烈而准确的射击,损失惨重。

第三,运用无线电台模拟敌方指挥系统通信,实施诱惑干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曾通过无线电台模拟德军指挥系统通信,向德军歼击机领航员发出假指示,后来德军改用女话务员讲话也同样受到模拟,始终真假难分,在德军采取了保密措施后,情况才有好转。

第四,使用无线电干扰部队实施地地干扰。如,1944 年苏军包围了哥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的德国重兵集团。为了促使德军投降,苏军派无线电干扰部队施放干扰,破坏德军与希特勒大本营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德军无线电员试图沟通联络达 250 多次,都没有成功。德军投降后,集团军司令官供称,重兵集团投降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与大本营失去了联络。

为了不使敌方发出己方无线电信号,反干扰的措施之一是保持无线电“静默”。1941 年 12 月 8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中的无线电使用就是成功的一例。

日军从 11 月 17 日开始进入了战争行动,以 6 艘航空母舰为基于的各类船只纷纷向单冠湾集结。舰队从一开始行动就实行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措施, 一律禁止向外拍发电报。舰队进港后立即切断了择捉岛与岛外的一切联系。只接受东京和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暗语电报。

11 月 21 日凌晨,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以“攀登富士山”的

昭语命令,下达了《联合舰队作战电令第 5 号》。

为了使驻外使馆和舰队及时了解日、美谈判进展情况,东京电台每天通过短波频率用日语向海外广播“天气预报”,通过暗语,来表示日本同美、

英、苏有断绝外交关系的危险。例如:“东风,有雨”,指日、美关系发生危险;“北风,阴”,指日、苏关系发生危险;“西风,晴”,指日、英关系发生危险。

  1. 月 26 日早晨 6 时,南云中将的旗舰“赤诚号”升起了信号旗。冒着北太平洋的风雪,向珍珠港驶去。各舰只停止了一切无线电发报,全神贯注地收听东京的“天气预报”广播。

  2. 月 2 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向挺进珍珠港的机动舰队发出了“攀

登新高山 1208”的隐语电报,把全军开始进攻的“×日定为 12 月 8 日”,

夏威夷时间为 12 月 7 日。

12 月 8 日,日大型舰队和数百架飞机在珍珠港奔袭过程中,都保持了无线电“静默”,使其已临近珍珠港海面和空中,美太平洋舰队还未发现日无线电信号,足见日无线电“静默”措施的严格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