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山本之死与密码
1943 年春,太平洋战争的战局对日军越来越不利,日军被赶出了瓜达卡纳尔群岛,补给线受到盟军空军的袭扰,前线部队陷入了困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亲自掌握战局,并鼓舞士气,准备发动反攻, 决定前往位于南太平洋珊瑚海的所罗门群岛进行视察。结果由于一份关于山本视察日程的绝密电报被美军破译,这个日本军阀重要头目的座机被美机击落而身亡。这是太平洋战争中十分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
1943 年 4 月 13 日下午 5 时 55 分,日第 8 舰队司令将 5 天以后山本巡视的日程(包括到达和离开的时间),电发各被视察单位的指挥官,以便各单位作好迎接的准备。美军的破译人员截收并全部破译了这份重要的电报。于是,一个以“复仇”为代号的计划,在华盛顿和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之间, 在绝密的屏幕掩护之下,紧张地酝酿着。
要不要击落山本座机?对美方来说,这是一个颇费踌躇的问题。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果把山本击毙,日本是否会任命比山本更有能力的人继任?日本会不会怀疑密码已被美国破译?而更换了密码,会不会使情报中断?经过反复权衡,尼米兹还是发出了“复仇”的战斗命令。执行这次作战任务是所罗门地区航空部队指挥官米彻尔海军少将。他曾经打算在山本自巴莱尔乘驱潜艇去肖特兰途中将其截击。但考虑到识别山本座艇困难,最后决定拦截山本座机。拦截行动由米切尔少校指挥,用 18 架 P—38 型战斗机,其中 6 架组成狙击机队,其余 12 架担任掩护任务。他们周密地计算了时间、距离、速度及双方兵力,最后决定在布干维尔岛附近拦截山本。
1943 年 4 月 18 日 7 时 25 分,瓜达卡纳尔岛的亨德林机场上的美军 16 架 P—38 战斗机准时起飞(两架因故障掉队)。美机起飞后实行无线电静默, 沿蒙达、伦多瓦和肖特兰一线贴着海面飞行大约 2 小时,以躲避日方雷达的
侦测。比美机起飞稍晚一会儿,上午 8 时正,山本一行的飞机编队按预定时
间起飞。双方都按各自预定的计划相向飞行,到 9 时 34 分,事情犹如预演过一样,在布干维尔岛附近的上空相遇。山本乘座的是一架双引擎陆上攻击机, 他的参谋人员乘坐另一架双引擎陆上攻击机,6 架零式战斗机跟随在座机后面,担任护航任务。兰菲尔及其僚机飞行员巴伯把飞机爬高到右前方两海里以内,转而向日机发起进攻。他们首先击落了一架陆上攻击机,然后反转机身,寻找另一架陆上攻击机,它就是山本的座机。此时,山本的座机正贴着林海树梢逃避,护航飞机对它拼死进行掩护。朗菲尔抓住机会,用长时间的、猛烈的火力向座机射击。一瞬间,山本座机的右发动机着火,接着右翼爆炸起火,随后机翼脱落,座机随之下坠在布于维尔岛上的密林中。与此同时, 美国的掩护队机同日本的护航机队展开了激烈的空战。此次战斗,美方击落日本两架双引擎陆上攻击和 3 架零式战斗机;美机被击落一架,整个战斗前
后只有 4 分钟。9 时 38 分,完成任务的美国机群脱离战斗,返回亨德林机场, 美国由于破译关于山本视察计划的电报,成功地击毙了山本,取得了如尼米兹所说的相当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
以上说明,由于密息情报主要是反映指挥机关甚至敌人大本营的企图, 因而密码战的胜败,对作战指挥以至战争指导的正确与否有着决定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由于密码战的胜利,减少了自己在战争中的损失,
加速了胜利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密码战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密码的演变速度越来越快,破译难度越来越大。然而有利矛必有坚盾,密码的破译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在未来战争中, 编制密码与破译密码,传送密码与截获密码,都将运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因此在战争中,密码战将更加紧张、激烈,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