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破对潜艇的封锁(破潜战)

破潜战,即潜水艇突破敌人防潜地区的作战。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是潜艇战的一种基本战法。下面举的是 1942 年苏联“秀一 303”号潜水艇在芬兰湾突破德国的防潜区的一个实例。

1942 年,德寇占领了芬兰和苏联波罗的海沿岸的城市、基地和港口,3 月份占领了芬兰湾内的哥格兰德岛和大提尤帖尔斯岛,为了保障自己在波罗的海的海上运输,德国人对驻屯在芬兰湾东部基地内的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实施了封锁,在 5 月底 6 月初,他们利用小型舰艇和飞机在芬兰湾内进行了补充布雷,并先后建立了两个强大的防潜阵地——哥格兰德阵地(位于哥格兰德岛以东的水区,包括哈帕岛礁区,大提尤帖尔斯岛和库什加斯基角浅水区) 和那尔坚阵地(包括阿厄格纳岛、乃萨尔岛和波卡兰——卡尔博达灯塔)。这两个阵地与原先设置的水雷障碍,再加上专门派出的舰艇巡逻队、航空兵巡逻队以及海岸炮兵、声音测向站和观察哨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从拉温萨里岛到芬兰湾口的防潜区。

苏联波罗的海舰队为要消灭敌人在波罗的海和芬兰湾内的运输船和战斗舰艇,就必须通过这一防潜封锁区。由于这一地区的各种防潜兵力和兵器与日俱增,加之芬兰湾湾窄水浅等不利的地理条件,所以潜水艇要强渡这一水区,必将遇到极大困难。

尽管如此,苏联潜水艇仍然多次通过了敌人的防潜地区,在波罗的海的德国交通线上进行了积极的战斗行动。

1942 年 9 月,“秀 303”潜水艇受领了通过芬兰湾防潜区的任务,立即进行准备,详细研究了芬兰湾的情况(对舰队司令部提供的情报、航行归来的潜水艇艇长所作的报告以及这些潜水艇的战斗行动登记簿,作了分析、并与这些潜水艇上的军官进行了座谈),认真检查了艇上的装备和武器。

  1. 月 1 日,“秀—303”在扫雷舰和猎潜舰的护送下离开了克琅施培得, 次日抵达拉温萨里岛停泊场,在这里获得了有关哥格兰德地区的情报后,就离开了拉温萨里。根据当时情况,“秀—303”艇长决定沿维卡拉浅滩和大提尤帖尔斯岛之间的航线通过。通过时,按照司令部提出的航线由大提尤帖尔斯岛向北航行,但向北航行 2 海里后,艇长机断地改变了航线,决定从更靠近岛的北岸的地区通过,而不完全按照司令部提出的航线航行。因为,1、司令部提出的航线曾经有许多潜水艇走过,敌人可能已经发现并在该区布设了水雷;2、考虑到该岛附近的水雷情况不太复杂,曾经是敌人舰艇运动的地带, 那里可能没有水雷危险;3、了解判敌人在大提尤贴尔斯岛的声音测向站、已稍稍移向岛的北方,岛的附近也许是个盲区。

通过哥格兰德阵地时,潜水艇以最低速(1.5—2 节)在极限潜水深度航行,龙骨距海底只有 3—5 米。在强渡中潜水艇曾停车上浮到潜望深度进行测位,而且在预料有水雷的地方,还特别小心操纵潜水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潜水艇碰上定深不大的水雷和减少暴露潜水艇的可能性,但这样测定舰位只有在潜水艇均衡情况良好,艇员有很高的训练水平时才有可能。经过全体艇员的努力,“秀—303”艇终于强渡了哥格兰德阵地,驶入了芬兰湾中部。在强渡约明水雷障碍时,潜水艇由于水流的影响离开预定航线向东南方向偏移了 4 海里,但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在通过乃萨尔区的水雷障碍时,潜水艇

也是在深水中航行的(离海底 2—3 米)。有一次,艇舷己与雷索相接触,由

于防水雷护板完好,使潜水艇避免了水雷爆炸的危险。

芬兰湾口的水雷障碍对潜水艇的威胁较小,而且潜水艇人员对这一带的航道经过很好的研究,因此就在水面状态通过了这一障碍。在强渡时,潜水艇特别注意到自己的位置,进行了周密的计算。顺利地通过芬兰湾口的水雷障碍后,于 10 月 7 日进入了波罗的海的北部区域,在该地区积极进行了破坏德国海上交通线的活动。

在强渡芬兰湾的整个过程中,蓄电他的充电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通常在夜间进行,而且为了避免触雷和遭到敌舰和敌机的突然袭击,潜水艇在每次上浮以前,总是预先进行补充侦察,详细调查充电地区的情况,并用声音测向仪仔细测听,以便及时发现敌人的防潜舰艇。充电通常是在慢速时进行的。

  1. 月 8 日午夜,“秀—303”完成了战斗任务,从行动地域返回到芬兰湾。当航行到哥格兰德阵地的维卡拉浅滩时,发现附近有敌人的快速舰艇, 正在保护某护航运输队航渡。

10 分钟后,在离潜水艇很近的地方开始有深水炸弹爆炸。这时潜水艇已

坐沉在 45 米深的海底。忽然德国舰艇停止了投弹,向远方驶去。这时候,重又听到强烈的爆炸声,艇长判断这是苏联飞机在哥格兰德阵地西边轰炸敌人的巡逻舰艇,于是趁此机会将“秀—303”上浮,顺利地通过了潍卡拉浅滩, 并于 11 月 13 日回到了克琅施塔得。

1942 年 11 月起至 1943 年 4 月止,芬兰湾被厚冰封冻,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潜水艇停止了战斗活动。1943 年初春,敌人在原有防潜设备的基础上, 又在芬兰湾内增设了防潜网,加强了水雷障碍。

为了通过敌人在芬兰湾所设置的防潜区,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于 1943 年 3 月起即着手训练潜水艇第一梯队,该梯队由“秀 303”和其他两艘潜水艇组成。支队司令部组织这 3 艘潜水艇艇长进行了一系列突破芬兰湾防潜障碍的集团练习、并详细研究了该地区的情况。全体艇员在长期中断战斗行动以后,进行了出航准备,修理了机械和装置,并操演了战斗训练的各种科目。

“秀—303”于 5 月 11 日首先由克琅施塔得出航,按照计划,应当弟一个通过防潜区,同时还负责侦察,以保证其他潜水艇的展开。

“秀—303”离开拉温萨里岛基地后就开始通过芬兰湾,按照计划规定从涅乌浅摊以南的纳尔瓦湾通过了哥格兰德阵地。由于预先了解到这一区域内有各型水雷障碍,所以在通过时,采用了最大的深度和最小速度(2 节), 潜水艇几乎挨近海底,有时甚至与海底相接触,并曾 6 次碰到雷索,但均未爆炸。

5 月 14 日,潜水艇抵达瓦因德洛灯塔附近,在夜间进行补充侦察后浮出水面,开始充电,但不到一小时,发觉德寇飞机准备袭击,只得迅速下潜。后又发现敌防潜舰艇向潜水艇驶来,并在离潜水艇很远的地方投下了深水炸弹,显然敌人是不让潜水艇进行充电,艇长决定离开瓦因德洛灯塔向西北方向驶去。潜水艇驶入预定区域后,于夜间进行了补充充电,并在向乃萨尔—

—波卡兰——卡尔博达阵地航渡以前,又进行了第二次补充充电,以便在蓄电池比重最大的情况下开始通过。

接近乃萨尔——波卡兰——卡尔博达阵地时,“秀—303”开始了详细的侦察,沿着水雷障碍由南向北驶过,并不时停车用潜望镜进行观察,航行到乌斯马达利克浅滩以北时,发现有 5 艘担任防潜巡逻的敌舰,同时辽发现了

许多浮标与水鼓,相互之间的距离约 50—75 米,从乃萨尔岛一直延伸到波卡兰——卡尔博达灯塔。这说明这里设有阵地防潜网,根据情况判断,艇长决定从防潜网下通黄昏时,“秀—303”潜水艇开始通过雷网障碍,突破时潜艇先采取与障碍平行的航向进行侦察,通过侦察选择适当地点后,再采用与障碍垂直的航向通过,曾 3 次以不同航向和不同深度试图通过(第一次航向 230

°,深度 60 米;第二次航向 280°,深度 75 米;第三次航向 250°,深度82 米),但 3 次都陷入网障碍。由于潜艇采取了安全措施和慢速航行,这才比较容易地以倒车的方法摆脱了防潜网。

就这样侦察和试图通过一直延续了 22 个小时,潜艇还未能通过防潜网, 而在这段时间内,蓄电池已放电到 17°,只得离开网障碍,驶向克里灯塔以北去充电。这时离天黑还有 14 小时,潜艇即潜坐在塔林纳马达耳浅滩以东

45 米深的海底,让艇员休息,并节省电能和氧气,可是潜坐海底仍被敌人发

现,并遭到 6 艘敌舰的轰击,不久就听到炸弹爆炸声,潜艇受到剧烈的颠簸, 几个蓄电池箱都出现了裂缝,升降口也开始漏水,照明也被损坏,全体艇员迅速地排除了这些故障。

虽然潜艇尚未失去战斗力,但情况是严重的,贮备的氧气几乎全部用尽。由于缺氧,几名水兵已经昏倒。在蓄电池比重很小的情况下,潜艇要离开海底和在航行中进行规避也不可能。这时处境十分危急,艇长召集除值更以外的全体人员,要求他们严格执行中央部位发出的各种命令,保持和发扬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下去,共同克服当前的困难。

在敌人连续 17 个小时的轰炸后,潜艇人员只听到两艘舰艇的声音,看来它们是监视潜水艇的,其余的舰艇大概回基地补充弹药去了。艇长立即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将潜艇驶进了预定的充电地区,天黑浮出水面,抓紧时间充电,补充高压空气,并向首长发电报,报告该艇的情况。一小时以后,重被敌舰发现,遭受炮火袭击。潜艇迅速下潜,几分钟以后,敌舰开始投弹,潜艇只好又潜坐海底。这时蓄电池的比重已经很小,潜艇不能再进行机动规避。轰炸又持续了 3 个小时,爆炸声却距离潜艇很远。接连 3 个夜晚,潜艇都因不断遭到攻击而无法浮起充电。情况愈来愈严重。后来艇长考虑到,在出海前了解到,在克里灯塔的东北面的水雷障碍是由电液触发水雷构成,而且密度不大,因此断然决定驶入该障碍区充电。

潜艇进入雷区后,对选择的充电区(面积约一平方海里)进行了补充侦察。天黑时,潜艇停车上浮到半潜状态,并开始充电。为了观测舰艇的流压, 投下了水流铅,并测了几次克里灯塔的方位。潜艇又发现了敌舰,但敌舰未采取行动,估计是不敢进入水雷障碍区,或是没有发现潜艇。

当天夜晚,“秀—303”潜艇用一个半小时进行了充电。次夜又继续进行充电,因遭到两架敌机的袭击,只好下潜。在以后的 10 昼夜的时间内,终于使蓄电池的比重达到 27°左右。

德国人为了对付“秀—303”潜艇,继续增加兵力,在整个防潜区内进行了不断的搜索和追击。

至此,“秀—303”潜艇已在海上逗留了 20 多个昼夜,曾采取了一切措施来通过敌人的防潜障碍,看来从水下通过防潜网已不可能,而在无其他兵力保障的情况下,企图以水面状态独自通过防潜网也是轻率的,因此,在得到舰队司令部的许可后,于 5 月 31 日开始返航。

当潜水艇刚驶出曾经充过电的水雷障碍时就发现数艘敌舰,其中一艘离

潜艇很近。这时要规避敌舰的搜索又不可能,于是艇长命令把潜艇转向最近的一艘敌舰,并命令全艇绝对保持安静,注意倾听舷外的声音。敌舰开始向右转动,“秀—303”也跟着它一起向右转动,可是经过多次机动,潜艇仍然没有摆脱敌舰的追击,还不时听到深水炸弹的爆炸声。

在这种情况下,用规避方法己不能摆脱敌人的追击,艇长决定重新驶入从前充电的水雷障碍区,当进入这个区域,敌人的追击就停止了。以后“秀

—303”潜水艇再也没有遇到敌舰。

6 月 9 日,“秀—303”潜水艇驶进了纳尔瓦湾,紧靠着纳姆锡浅滩通过了哥格兰德阵地。在通过涅乌浅滩和纳姆锡浅滩之间的水雷障碍时,潜艇以40 米的深度航行,龙骨距海底仅 2 米,虽然 9 次碰触雷索,但未发生事故,

一切都很顺利。“秀—303”从开始航行共经过了 37 个昼夜,才回到了拉温萨里基地。

这次航行,虽未能进入波罗的海,但是很有教育意义,它说明了尽管敌人在冬季加强了防潜兵力和器材,而潜艇仍能通过敌人的哥格兰德防御阵地,证实了在克里灯塔区域内有供蓄电池充电的水区,同时还获得了关于敌人在乃萨尔——波卡兰——卡尔博达线上防御体系的资料,从而给舰队其他潜艇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秀—303”潜艇在芬兰湾通过防潜区的尝试,迫使敌人派出更多的兵力来对付苏联的潜艇。敌人除设置阵地障碍器材外,还不得不在整个防潜区内经常保持大量的巡逻舰艇与飞机,这样也就起了分散和牵制敌人兵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