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别开生面的心理战

心理战,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家及其军队的一种特殊的作战。其目的是从心理上打击敌人和增强自己,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它不是直接用军事手段消灭敌人,而是利用人在对抗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瓦解敌军士气,削弱其抵抗意志,使敌放弃抵抗,逃避战斗乃至缴械投降。

利用心理因素配合武装斗争,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兵法中提到的“攻心”、“夺心”、“心战”等就具有心理战的含义。历史上刘邦的“四面楚歌”以及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均是古代用兵“攻心为上”的成功战例。为了避开敌人的心理攻势,脱离恶劣的环境又是明显的反措施之一。例如,苏联的行政首都曾由莫斯科迁往古比雪大。希特勒离开了遭受猛烈轰炸的德国的行政首都柏林,把他的司令部迁往位于东普鲁士的腊斯登堡的森林中的堡垒里。他在那里,与他认为他正在指挥着的战争实际完全脱离的情况下,度过了 1943 年和 1944 年的大部分时间。

心理战如其他作战一样,也是不断发展进化的。

20 世纪初,它还处于一种低级阶段,作用和手段都非常有限,在某些国家中甚至对它还很陌生。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心理战的研究已非常广泛,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机构,组建心理战部队,研究心理战理论,搜集心理战情报,制定心理破坏的政策和方法,考察心理影响的效能,研究并改进心理战的技术器材等。德国于 1939 年建立了武装力量最高司令部宣传部,并

在作战部队建立了宣传连。进攻苏联前夕,德军在前线共集中了 17 个宣传连。英国外交部设立了政治战处(又称心理战处),负责组织广播宣传和印刷品宣传。美军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之下设立了联合心理战委员会,各军种部没有相应的机构,例如陆军情报部下面设有心理战处(后改为宣传处)。美国与盟军联合作战时,曾多次建立联合心理战部门。例如,1942—1943 年在北非作战时,美英军联合建立了心理战总部;在欧洲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部内设有心理战处。这些心理战机构负责组织散发印刷宣传品和对敌广播。

因此,心理战在这次大战中别开生面,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情报、文化斗争紧密相联,除运用恐吓、威慑、欺骗、诱惑、诡诈、收买等一般方法外,还广泛使用宣传手段,如广播、电影、电视、报刊、传单、书籍、实物赠品、战场喊话、战场书信等。在二战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各战争国一共印刷和散发了 80 多亿张传单。散发传单

较多的是英国。在 1939—1940 年冬季,英国人不愿意对德国发动一场超出他们控制能力的更为猛烈的空中战争,因此把他们的轰炸机的活动限于投掷传单。在 1941—1943 年,为空投秘密间谍和供应品而在被占领的欧洲上空低飞的飞机通常都带有传单,这些传单被撤在离目标区域一定距离的地方,以此来表示飞机曾在这附近出现过。心理战运用得较好的应当数中国人民解放军。其按照毛泽东瓦解敌军、宽待俘虏的心理战法,通过战场喊话、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并分化瓦解,使日、伪军有相当一部分投降和起义。下面列举几个二战中较为典型的心理战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