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烟云

1945 年 7 月 17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这几位被称为同盟国“三巨头”的人,为处置战败后的德国和讨论欧洲及其他问题在波茨坦举行会议。

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立即乘飞机赶到波茨坦。7 月 23 日,史汀生向总统报告阿拉默果尔多沙漠试爆的结果。并且说他接到报告,“小男孩” 将于 8 月 1 日左右完成,而“胖子”大概在 8 月 6 日完成。

杜鲁门很快把喜讯告诉盟友丘吉尔并且征询他是否同意把这个消息也告诉斯大林。丘吉尔最初不同意。后来,他们反复权衡利弊才取得一致意见, 认为应该告诉斯大林。而且研究了告诉的方式,应该放在他们与斯大林的一次会晤之后,由总统非常随便地告诉对方。

24 日,当斯大林正和他的翻译巴甫洛夫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杜鲁门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走过去告诉斯大林,美国研制成功“一种毁灭力量极不寻常的武器”。斯大林听后冷静地而又很有分寸地回答说,他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美国“好好地运用它来对付日本”。从表面看,斯大林没有表现任何吃惊的神情。其实,苏联的情报机关在一个月前,就获得了美国将在新墨西哥州进行第一次原子弹试爆的情报。因此,斯大林早有思想准备。美国总统认为,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便批准使用原子弹空袭日本的

计划。陆军部为此发给卡尔·斯波茨将军命令如下:

美国陆军战略空军队司令斯波茨将军:

①第二十航空队,509 混合大队应于 1945 年 8 月 3 日以后,在气候许可目击轰炸的条件下,立即在下列目标之一投掷特别炸弹:广岛、小仓、新滔和长崎。为带领陆军部派遣的军事人员和非军事的科学人员进行观察和记录炸弹的爆炸效力,应另外派飞机随同运载特种炸弹的飞机飞行。观察机应离开炸弹爆炸点数英里距离以外。

②在本部准备就绪时,即运去投掷于上述回标的炸弹。关于上述地区以外的其他轰炸目标,另候命令。

③一切发布有关对日使用的武器的情报都由美国陆军部长和总统掌握。非经事先特别批准,司令官不得就这个问题发布公报或透露消息。任何新闻报道都将送到陆军部作特别检查。

④上述的指令是奉美国陆军部长和参谋总长指示并经他们的批准而发布的。希望由你亲自将这个指令的副本送给麦克阿瑟将军和尼米兹海军上将各一份,供他们参考。

代理参谋总长

参谋团将军 T.T.

汉迪(签名) 1945 年 7 月 24 日

在选定原子弹轰炸目标时,美国军政首脑及各方面的专家主要着眼于两点:其一、能对日本军政当局严生最大的心理效果;其二、能构成对全世界、尤其是对苏联当局的实力威慑。

此外,他们还考虑了以下因素:

①携带原子弹的飞机的航程。

②适宜的目测投弹方式以保证最有效地使用原子弹。

③在目标区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④每次轰炸应有一个首要目标和两个次要目标,因而如果因天气条件使轰炸目标成为不可能时则至少还有另两个选择目标。

根据上述要求,总统杜鲁门和陆军部长史汀生、参谋总长马歇尔以及阿诺德将军经过仔细讨论,确定了上述 4 个中等城市为第一次攻击目标的顺

序。在此以前,陆军参谋部准备了一个包括广泛的 17 个目标的名单,其中有

天皇皇宫。后来经过不断筛选,去掉包括皇宫在内的 12 个地方。剩下 5 个城市,其中京都也在内。对这个目标发生了分歧。阿诺德将军主张包括京都, 因为它是军事活动中心。史汀生部长不同意,他强调京都是日本文化和宗教圣地。最后,京都被从要轰炸的名单中勾掉了。

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确定 4 个城市为预定攻击目标。它们分别是:

①广岛。广岛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目标。它是日本第八大城市,人口 34.3

万余,疏散人口只占一小部分,城中留有 24.5 万人。它位于本州岛、本州河口,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的军运港口,也是日本海军护航舰队的集结地, 城里有当地陆军司令部,约有军队 2.5 万人,他们曾是侵略中国山东、河南

的主力部队。该城市主要集中在 4 个小岛上,军事工业也很发达。另外,据

查该地区有 20 余天没有降水,房屋干燥,易燃;地形平坦开阔,在 2000 米的半径内挤满了建筑物;河渠可以成为天然防火道,所以也是理想的核爆实验、实地考察原子弹杀伤破坏作用的场所。再者,美军已查明这里没有战俘, 不必担心伤害战争法规中所保护的第三国人员。

②小仓兵工厂。该厂是日本大型军火厂之一,从事多种类型的武器和其它防御材料的制造。厂区约长 1200 米、宽 600 米,相邻有铁路车辆厂 、机械厂和发电厂 。此地虽有军事意义,但政治影响不大。

③新滔。它是临日本海的一个重要港口,有炼铝厂和一个巨大的铁工厂, 并有重要的炼油厂和一个油船终点站。

④长崎。一开始并未选长崎,而是选京都。京都既是工业城市,又是日本故都,战时没有遭到轰炸,由于其它城市受到破坏,很多人和工厂都迁往这里。后来史汀生坚决反对,决定取消京都为目标。他认为:京都是日本故都,又是历史名城,毁掉它必将引起不必要的仇恨,遗留下日后无法解决的纠纷和责任问题。因此,后来将京都改为长崎。该城是日本九州岛西海岸大港,人口 40 万。

  1. 月 29 日,新上任的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茨少将在关岛第 20 航空队司令部召集会议,传达总统命令,宣布攻击目标依次是:广岛、小仓、长崎。到底将手中仅有的一枚核弹投向哪一目标,还需要根据目标区域内的天气情况临时决定。

  2. 月 2 日,杜鲁门总统结束了波茨坦会议正在返美途中,他在所乘的“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上发出了攻击命令。提尼安岛上的军械专家们立即开始组装原子弹。可是由于天气不好,于是将攻击日期定为 8 月 6 日,并决定:首

次核攻击由 509 大队队长蒂贝茨上校执行,他的坐机是以他母亲埃诺拉·盖伊的名子命名的 B—29 型轰炸机。

军械专家们将“小男孩”重新装配完毕。它长约 3 米,直径 90 厘米,重

约 5 吨。专家们将它放置在一条挖好的壕沟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埃诺拉·盖伊”移到壕沟上面,再打开机腹部的舱门,这时,沟里的那家伙缓缓被升起,进入机舱,被牢牢地固定在舱内。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时针指向 8 月 6 日凌晨 1 时 37 分。这时,3 架气象

机腾空而起,使命是侦察广岛、小仓、长崎上空的气象情况,然后向指挥部电告“行”或“不行”。

1 小时后,指挥部收到一个明确的讯息“行!”当即,提尼安机场再次

响起引擎的轰鸣声。此时,提尼安时间是 1945 年 8 月 6 日凌晨 2 时 45 分。其它两架同型号的飞机各以两分钟的间隔起飞,在万米高空赶上了“埃诺拉·盖伊”。

在万米高空中,3 架巨型飞机编队飞行。其中一架叫“伟大艺师”号, 载着年仅 24 岁的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家哈罗德·阿格纽。他带着一套复杂的仪器,准备测试这次核爆炸的当量和范围。另一架编号为“91”号的飞机上, 坐着圣母大学物理学家拉里·约翰斯顿博士,他带着快速实验照相机,准备用 16 毫米的彩色胶卷拍摄爆炸时的火球和烟云以及破坏现场。这两架飞机将在轰炸杀伤范围以外的高空工作。6 时零 5 分,3 架 B— 29 在硫磺岛加油, 然后直飞日本。

飞机起飞后 15 分钟,“埃诺拉·盖伊”上的助手军械师帕桑斯爬进了弹

舱,用了 15 分钟为“小男孩”完成了最后的装配工作;7 时 30 分,杰普逊换下炸弹的保险插头,接通电路,这样“小男孩”就处于最佳的待爆状态了。

  1. 时 41 分,蒂贝茨的耳机中传来气象飞机在日本上空发来的报告:第一目标、第三目标(即广岛和长崎)天气良好,第二目标区天气恶劣。

  2. 月 6 日清晨,广岛整个城市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像往常一样,人们各行其事去了。7 时 9 分,广岛防空警报响起,繁忙喧闹的大街上,匆忙赶路的人们抬头一望,认清原来只是一架飞机,于是付之一笑,并没介意。广岛人已经对这种只响警报而没有轰炸的情况习以为常了。学校照常上课,工厂的工人照常去干活。

8 时 9 分,蒂贝茨向指挥部报告:“发现第一目标。”B—29 编队经过了

2000 多公里的飞行,历时 6 个半小时,比预计到达广岛的时间只晚 30 秒钟。

8 时 14 分 17 秒,广岛大桥的中心出现在蒂贝茨上校的平行瞄准镜中, 这就是指定的投弹目标。在这稍纵即逝的刹那间,蒂贝茨启动了自动控制, 45 秒钟后,驾驶舱内响起了一个响亮讯号声,预告:还有 15 秒钟“小男孩” 就要离机了。机舱里的全部人员迅速拉下厚厚的黑色镜片罩在眼睛上。

8 时 15 分 17 秒,是时间长河中极普通的一刻,就在这一刻中,拖着降

落伞的“小男孩”从 9900 米的高空脱舱而出,摇晃着向地面坠下⋯⋯,蒂贝茨立即绷紧全身的肌肉,作了一个反复训练过的 150°的俯冲急转弯——“小男孩”再有 45 秒钟就要爆炸了,他必须迅速飞离此地。

迅速逃离现场的“埃诺拉·盖伊”上的机组人员,紧急地回眸注视着自己扔下去的那东西,只见一个小白点越来越小⋯⋯突然间,天空强光一闪, 人类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爆炸了。

机组人员亲眼看到:先是一团火球,数秒钟之后变成了紫色烟云和火焰, 并翻卷而上⋯⋯。在机尾就座的卡隆中士说:“我看到整个市区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紫色的、好像带有液体的东西,约有 100 英尺厚,并不断从市区的爆炸点向外弥漫,然后在浓烟和灰尘中爆炸闪光。”军械师帕桑斯说:“在浓烟的边缘有少数火头,但市区什么也看不到,灰尘和瓦砾形成的浓烟翻滚了好几分钟,一个白色的云柱从爆炸中心升到 4 万英尺,从飞机上平视可见它那巨大的蘑菇状的头,而且还在不断地翻滚着,看上去就像从地面立起的一根粗大的擎天柱。在它的脚下——市区的四周,仍布满着翻滚的灰尘云

团。”

广岛完全笼罩在地狱般的恐怖之中。

原子弹在广岛城中心——相生桥——稍偏西北的 600 米空中爆炸,随着一道使人双目失明的强烈闪光之后,传来震天动地的轰天巨响,炽热的狂风席卷全城,翻滚的弹幕笼罩了全市。爆炸产生了摄氏几亿度的高温、炽浪以每小时 48—64 公里的高速荡涤一切。所到之处,垣崩石散成为灰烬,钢筋水泥建筑物倾颓崩塌,城中心区那些稠密拥挤的木板房,悉被大火吞噬、荡平, 较远地区的建筑物,则被烧成残骸,凄然立于灰烬之间。

强烈的闪光虽然为时短暂,但产生的辐射热危害极大。凡露天之人,皮肤立即被烧成焦黄或黑色,以致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便一命呜呼了。在爆炸中心,再也没有什么人和物的痕迹了,后来人们只能在地上发现一些似乎是勾勒出来的影子一样的人体外形,而尸首则早已气化。在离爆炸中心远一点地方的尸体,大部分都保持着原来的姿势被烧焦了。在电车的残骸里,挤满了把着扶手带的尸体。再远一点,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已被烧得面目全非, 不堪一睹了。后来一位目击者对美国记者说:“⋯⋯我听见从小树丛传出询问声:‘能给点水喝吗?’我看见了一件军服。我以为那里只有一个军人, 我弄来水,当我走进树丛时,看见大约有 20 人,样子可怕极了,他们面部全烧坏了,眼窝里没有东西,眼珠化为晶体流淌满脸,在他们的嘴巴的位置上有一个肿了起来化了脓的血肉模糊的伤口,由于剧痛,他们无法张开嘴巴将水送入口中。”广岛日军第二陆军总司令藤井也在最初的几分钟内被烧死在城堡附近的司令部里。整个指挥系统失灵了,日军在广岛的通讯大楼的器材全遭破坏无法使用。

原子弹爆炸全过程虽不足 5 分钟,但是,它却宣告了战争史上一个时代

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广岛所有的钟表指针都停在 8 时 16 分的位置上。在核爆炸那令人恐怖的瞬间过去之后,虽是上午时分,可天色越来越暗,

只有大火映着烟云,城市全被烟、火占据了。

10 时,突然又下起了“黑雨”,刚才被爆炸抛上天的残骸碎片,连同放射性微粒夹杂着灰烬和蒸气纷纷落下,并把放射性尘埃波及到周围地区。随之落下的炽热的金属碎片和燃烧的木头,倾盆大雨一般落在已经惊恐不安的广岛人头上,又增加了新的伤亡数字。在离爆炸中心较远的尚有逃难能力的人,则沿着羊肠小道奔跑到附近的小山中避难。

这枚威力相当于 1.7 万吨常规烈性炸药的原子弹,把约 11.4 平方公里略

成圆形的城市中心一带夷为平地。全市建筑物总数是 76327 幢,全毁者 48000

幢,半毁者 22178 幢。当日死者计为 78150 人,负伤和失踪者为 51408 人。

据 1946 年 2 月占领日本的美军总司令部所发表的数字,即为“罹灾者达

176987 人,死亡和失踪的有 92133 人,重伤者 9428 人,轻伤者 27997 人。”

——这还被日本方面认为是“为了减轻美军的责任,已将估计数字尽量缩小”。

而且,众多的未遭闪光烧伤或砸伤者,几天后就发现腹泻带血,在几周、几月或几年中相继死去。经解剖验血,发现血液中白血球几乎全不存在,骨髓逐渐变坏,喉头、肺、胃及肠的粘膜发炎,此即原子病。这些人在以后的20 年中,受尽折磨,缓慢地死去,因而日本方面认为:“实际死亡人数可能

超过 15 万。”不难看出,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人民造成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苦难。

可是当时,为了避免惊慌,日本政府没有让日本人民知道广岛是被原子弹炸的。即使首相铃木最初也不相信报告中说的,一枚炸弹就导致了如此巨大的毁灭。由于政府封锁消息,因此,除邻近地区了解一些情况外,日本全国并无多大震动。8 月 7 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7 月 26 日在波茨但发出的最后通牒旨在拯救日本人民免遭彻底的毁灭。但他的领袖迅速地拒绝了这个最后通牒。如果他们现在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自空而降⋯⋯。”日本政府也对日本人民封锁了这一消息。

6 日下午,驻广岛的日本第 2 军司令部经由吴镇府转报东京:敌人使用了具有空前破坏力的高性能炸弹。

杜鲁门是在乘船归国途中获悉原子弹爆炸的,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总统兴高采烈地大声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事件。”

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日本方面尚无迅速投降的迹象。8 月 9 日,美国决定投掷第二颗原子弹,这次主要目标是九州北部的小仓市,次要目标是长崎市。

  1. 月 9 日凌晨 3 时 29 分,肩负着这一重大使命的 B—29 式机群起飞了。

上午 9 时,飞往小仓的气象机报告:主要目标上空可以实施目视投弹。斯卫尼少校便驾机飞向小仓,但当飞临目标上空时,气候转坏,最后决定飞往长崎。

  1. 时 19 分,飞临长崎的气象机发来报告:“上空无云,能见度清晰。”

    然而当渐近长崎时,云量逐渐增多。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云雾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窟隆,马上听到投弹员贝汉惊喜的喊叫声:“我看到了!我看见目标了!”

当时,长崎居民已从报上模糊得知广岛被毁的情况,然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清晨 7 时 48 分,长崎曾经拉响空袭警报,但至 8 时 30 分,警报解除,大部分警惕性松懈了。当 B—29 式机飞临长崎上空时,日本人竟然连空袭警报也未能发出。

9 日上午 11 时 2 分,原子弹“胖子”脱离机舱,闪动着它那可怕的灰黑

色的身躯,从 8850 米的高空坠向长崎市。

瞬间,“胖子”在长崎上空爆炸了。据当时身临其境的助理机务员弗拉上士说:“先是一阵从未看见过的可怕闪光,紧接着便涌起了球形的烟云。” 座机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炸弹的震撼。驾驶员斯卫尼少校说:“我们在 8 英里外,看见震波象池塘激起的水纹,向我们的飞机冲来,震波有两次重重地打击着我们的飞机,飞机颠簸得非常厉害。”

“胖子”是用钉装料的,尺寸、重量和威力略大于前一颗。在其爆炸的一刹那,在零区的周围区域,市民可闻极巨大的震吼声,且感觉到猛烈的震荡波及高热度。

一位长崎的幸存者回顾说:“我仅见一闪光,并觉身体变热,然后见所有物体均四处飞扬。我祖母被一飞扬之屋顶碎片击中头部,正在流血⋯⋯” 另一位回忆说:“我正在办公室工作,与一友人在窗前谈话,见全城处在红色火焰之中,我即闪避。碎玻璃片击中我的背部及面部,衣服亦被玻璃所划破。我立即起身,跑向山旁有良好掩蔽室之处。”

长崎被炸的情形,在该市的行政报告中曾有生动的描写:“由地面零点起 1000 米半径之内,因极其剧烈的爆炸波及热度,全部人畜几乎立即死亡⋯⋯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均被扫光、倾颓或破坏,各处并发生火灾。三菱钢铁厂房强固而复杂的构架,均扭弯曲如软糖状。国立学校的钢骨水泥屋顶均

被破坏。爆炸威力之大出乎想象,大小树木均被炸去枝叶,或连根拔起,或自树干处折断。”

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一片焦土,街道狼藉,尸横遍地⋯⋯

长崎地处多山的狭窄海岸,建在浦上川和中岛川两河盆地之上,城中地形起伏,因而未引起“暴风火”。而且,当时原子弹是偏离了原定目标而落到了浦上川盆地上,因有小山保护,城中半数以上的住宅得免于严重的损害。在总计 52000 余幢住宅中,有 14146 幢被烧毁、5441 幢严重毁坏,其余受轻微损坏;约有 23753 人丧生、5000 人失踪、43020 人受伤。

第二天,社鲁门总统对日发出警告:如不投降,将有更多的原子弹投下⋯⋯。

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日本人民不应忘记历史。

为弄清原子弹的实战效果,美国法雷耳准将带领一个 15 人先遣队于 8

月 30 日开始,对广岛、长崎进行了调查。

对广岛的地面目测表明,爆炸效应惊人的巨大。一个 40 万人口的城市基本上被毁掉了。该市的外围还有许多建筑物屹立着,可是市中心全被夷平变成焦土。毁掉的房子超过 6 万幢,受损害的则更多。大约 80%到 90%不是毁了就是坏了。从爆炸点以 2400 米为半径的区域内、包括日本第二陆军总部几乎毁灭殆尽。整个区域遭到大火焚烧。4000 米半径内所有东西都摧毁了。5000 米之外。损坏较轻。8000 米外,只是屋顶受损。

10000 米外,则玻璃破碎。92%的地方不能辨出原来的面貌。

广岛全市低平,大致呈圆形。又遇到疾风,造成“火暴”。因而死的人更多。广岛市长死了;城防司令和他的所有参谋人员死了;一位驻在广岛任军官的朝鲜王子死了;还有许多别的高级军官也死了。在 9000 名士兵中,有

4000 人丧生,3000 人负伤,2000 人逃脱。广岛死伤总人数,当时估算是 135000

人。一年后公布,死了 118000 人。几年后公布,因这次核爆炸死的人数超过

20 万。

1985 年 7 月 2 日,广岛市有关部门发表了原子弹被害者调查报告,结果

表明,广岛直接遭受原子弹侵害和受到原子弹放射能影响的被害总人数为 49 万。这个数目超过广岛原有总人数,是什么原因,暂时还说不清楚。

轰炸长崎的原子弹威力更大。离炸弹中心 1000 米半径以内,人畜几乎立即死亡;1000 米到 2000 米的半径之内,一些人畜立即死于巨大的爆炸和高温,但大多数受重伤或只是表面受伤。房屋及其他建筑全部被毁,而且处处起火。2000 米到 4000 米之间,人畜受到窗玻璃碎片和其他碎片不同程度的伤害。许多人则被高温灼伤。住房和其他建筑半数被爆炸所毁。对工业造成很大损害,被毁坏的包括三菱钢厂和兵工厂,三菱——浦上军械厂(水雷厂) 以及无数的其他工厂,工厂附设的训练学校,还有其他工业设施。

长崎的小山起了屏蔽作用,因而伤亡人数减少。

美国调查团还调查了原子弹爆炸的性质、原子弹所造成的伤害的特点、对人的伤害的特点等方面。

英国也派出了自己的调查团,并且计算了这种爆炸如果发生在自己国家,房屋的破坏将达到什么程度。

负责美国原子弹设计和试验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博士估计,爆炸一颗原子弹能杀死两万人。这个数字曾使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大吃

一惊”。事实上远比估计数字大得多。

投掷原子弹,在加速日本法西斯的溃败,促进日本政府迅速投降方面, 起了一定的作用。8 日下午,东乡外相在皇宫地下室谒见天皇,奏陈美方使用了原子弹一事。“天皇为此而面谕:敌方既然已经使用了这种武器,继续进行战争越发不可能了。为争取有利条件,不可错过结束战争的时机。条件经过协商不会谈不拢的。总之,应该争取尽快结束战争,并令将这一意见也转告给铃木首相。”

然而,原子弹爆炸对于日本政府和大本营所起的作用,并不像美国所期待的那样大。原子弹虽然爆炸了,但日军大本营在本土进行决战的准备仍未放弃,政府当局的反应也微乎其微,铃木首相准备立即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但因部分成员因故不能参加而推迟了。

丘吉尔曾说过:“如果认为原子弹决定了日本的命运,那将是一个错误。日本的失败在第一颗原子弹投掷以前已成定局。”但是,投掷原子弹在促使日本迅速投降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就在蘑菇烟云滚滚翻腾的时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响霹雳:

——8 月 8 日夜,苏联对日宣战:“从明天即 8 月 9 日起,苏联将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8 月 9 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下达了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动员令。10 日,延安总部发布大反攻的命令,百万八路军、新四军及中国其他抗日军队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进攻!

日本法西斯的丧钟敲响了!

8 月 15 日 7 时 21 分,日本国家电台宣布,全体公民必须恭恭敬敬地聆听将于中午广播的天皇陛下的讲话。预告发出了。

12 时正,广播协会电台向全国播送了天皇的《投降诏书》。诏书说:“我忠良人民乎,吾人深切考虑世界一般情势,以及今日我帝国之实际情况,已决定以非常措置,解决当前情势。吾人已命令吾政府,向中美英苏四国政府, 致送照会: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条款。⋯⋯”

这时,日本全国城乡哭声震天。在东京靖国神社,人们趴在地上哭泣。一些军人,包括神风突击队创始人、大西洋海军上将切腹自杀。

日本的切腹自杀者纷纷来到广场,在衣服口袋里装上自己的姓名、官级的说明以及一些钱,以供人们处置尸体的花销,用剑切腹后,剑扔在身旁。 9 月 2 日上午 9 时正,日本代表团在外相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率领下,

登上美国军舰“密苏里”号,向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为首的联合国代表团签字投降。参加盟军受降的中国代表是徐永昌上将。

现在,提尼安岛上树立着两块纪念碑。在 B—29 轰炸机的巨大跑道北侧尽头,立着一块“埃诺拉·盖依”号装载原子弹纪念碑,有 1 米左右高,上部的铜板上用英文刻着:

原子弹装载地点

第一颗炸弹装载地点

从本装载地点,第一颗原子弹由 B—29 运载用于战争。

1945 年 8 月 6 日,丢在日本广岛。轰炸机由合众国陆军航空部队第十二空军 509 混合大队的保尔·W·蒂贝茨陆军上校指挥。

1945 年 8 月 5 日下午很晚装载完毕,于次晨 2 点 45 分,带着使命起飞。作为兵器用舰船输送来的人,是美国海军的威廉斯舰长(海军上校)。

在距离上面一座纪念碑 200 米左右的地方,另立一座同样的纪念碑。铜板上写着:

原子弹装载地点。

第二颗炸弹装载地点

从本装载地点,第二颗原子弹由 B—29 运载用于战争。

1945 年 8 月 9 日,丢在日本长崎。轰炸机由合众国陆军航空部队第十二空军 509 混合大队的查尔斯·斯威尼少校指挥。

1945 年 8 月 10 日,午前 3 点零分,日本国天皇,未经他的内阁同意,决定结束太平洋战争。

值得庆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即日本广岛、长崎感受过原子弹打击以来,世界上再也没有发生过核弹战。不过,在许多次局部战争中也曾有过再次发生核打击的危险。例如: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多次酝酿对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使用核武器。由于停战谈判长期限于僵局,1953 年,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与国务卿杜勒斯一致认为,“不能使用原子弹的戒律必须打破。”

3 月 31 日,艾森豪威尔正式提出了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问题。12

月 3 日,艾氏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如果中国人再一次发动进攻, 美国肯定将作出强烈的反应,猛烈袭击那些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地区,包括中国首都北京。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拉德福特叫嚷要对中国上海以北地区进行全面空袭。

国务卿杜勒斯认为,美国不应在使用原子武器上缩手缩脚,但他对全面袭击中国上海以北地区的建议感到震惊,他担心会引起同中国与苏联的全面战争。而美国军方则强烈要求对中朝使用原子武器。希拉德利上将说,不使用原子武器,任何军事行动都不会是有效的。

但是,由于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以及世界和平力量的迅速增长,全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反对核武器的运动不断高涨,美国政府最终未敢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

——在法国侵越战争期间,美国总统社鲁门多次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磋商:一旦中国公开介入,盟国就要支持美军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美军侵越战争期间,尼克松总统曾在军界领导人的建议下,考虑过使用核弹轰炸越南的一个重要堤坝,以挽救军事上的不利态势。

自二战以来,核战争之所以没有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美国核垄断被打破,先发射核弹者,它自身也要遭受同样的厄运;美国与前苏联的核抗衡、确保相互摧毁,限制了核弹战的运用;各种限制核武器使用协议,也对防止核弹战的发生起了一定作用;有核国家在发展核进攻能力的同时,核防御能力也有很大发展。不过,人们希冀永远消灭核弹战的愿望尽管非常美好,但要真正实现还相当遥远。

自本世纪 80 年代下半期以来,美国和前苏联虽然签定了各种裁减战略武器的协议,并且在洲际导弹等方面确有所减少,但淘汰的主要是过期的、落后的战略武器,协议双方在裁减核武器过程中困难重重。前苏联虽然是核不扩散签约国,但其因自身的崩溃也使得核武器分散为至少 4 个国家。1990 年, 美苏两国首脑在华盛顿草签了削减战略武器框架协议,双方在空射巡航导弹

的射程和计算规则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双方在许多实际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1991 年,两国首脑在莫斯科签署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每方的战略武器运载工具不超过 1600 件,战略核弹头不超过 6000 个,其中陆基和潜

射导弹弹头不超过 4900 个,陆基机动导弹核弹头不超过 1100 个。其后,前苏联又建议在此条约基础上,双方再削减 50%的战略核武器,为表示诚意, 苏主动在条约之外又削减 6 艘战略核潜艇,并将在条约生效后 7 年内单方面

把战略核弹头减至 5000 枚;美也承诺提前完成该条约规定的销毁任务,并呼吁双方早日就全部削除陆基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达成协议。但此协议随着苏联解体而并未能履行。

1992 年 1 月 28 日和 29 日,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先后就大幅度裁减核武器提出新建议。6 月 16 日,美俄首脑达成了关于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谅解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在 2003 年前各自将战略核弹头总数各

削减到不超过 3000 至 3500 枚;消除所有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潜射

弹道导弹核弹头各削减到不超过 1700 枚至 1750 枚;重型轰炸机(任何一方

的拥有量不得超过 100 架)携带的核弹头按实际载弹量算入战略核弹头总数。

据德国《明星》画刊 1993 年 3 月 4 日报道,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有战略武器及核武器的数量是:

美国核武器:8772 枚战略弹头,6100 枚战术弹头;运载工具:550 枚“民兵”式和 MX 导弹(射程 1.1 万—1.3 万公里),490 枚“三叉戟”导弹(射程 7400 公里),209 架远程轰炸机。自 1945 年以来进行了 936 次核试验,

1970 年起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成员国。

法国核武器:501 枚战略弹头,100 枚战术弹头,30 枚炸弹;运载工具: 5 艘潜艇,18 枚 S—3D 导弹,44 枚“冥王星”式短程导弹,30 枚“哈德斯” 式短程导弹,73 架“幻影 IVP”和“幻影 2000N”轰炸机。自 1959 年以来进行了 192 次核试验,1992 年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英国核武器:192 枚战略弹头,175 枚炸弹和 25 枚深水炸弹;运载工具: 108 架“旋风 GR—10 轰炸机”和“海盗 S—2A/B”式轰炸机,4 艘“北极星” 式潜艇,99 枚空对地导弹。自 1952 年以来进行了 44 次核试验,1968 年起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成员。

俄罗斯核武器:6915 枚战略弹头,1.2 万多枚战术弹头;运载工具:573 枚洲际导弹(有 SS—18、SS—19、SS—24 和 SS—25,射程为 1.1 万公里), 90 架远程轰炸机(有图—95,图—160)和 1330 枚 SS—1C 和 SS—21 导弹(射程从 70 公里至 300 公里)。自 1949 年到 1990 年,前苏联进行了 716 次核试验。1970 年起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可见,尽管有各种条约限制研制、生产核武器,防止核扩散,但核武器并不少,有核国家有增无减。据预测,下世纪初,世界上可能有 10—15 个国家拥有或掌握核技术。这些国家中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在战争中胆大妄为, 指挥使用那怕轻量级的核武器,就可能使战争越过核门槛,爆发核弹战。因此,核弹战的阴影并没有消失,善良的人们必须对此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