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英 ONS—5 号护航运输队挫败德国潜艇“狼群”攻击

1943 年 4 月 22 日,由运输船 43 艘、拖网船 2 艘(担任救护)和 B—7 护航群(2 艘驱逐舰、5 艘护卫舰)组成的美英 ONS—5 号护航运输队,由英国克赖德河口起航。其运输船编成 11 路纵队,取偏北的航线避开德国潜艇经常活动区,横渡大西洋开往加拿大、美国等港口。

4 月 28 日 7 时,德国潜艇为袭击美英北大西洋运输线,在下述海域展开

完毕。其具体部署是:由 15 艘潜艇组成的“惊岛群”在告别角以东 420 海里

处,沿南北方向一线,占领伏击阵位,艇间间隔 20 海里,遮拦宽度达 300 海里,企图拦截美英为避开德国潜艇经常活动区而向北绕过的护航运输队; 由 19 艘潜艇组成的“啄木鸟”群在告别角和弗勒密史沙滩的中间,沿西北西、

东南东方向一线占领伏击阵位,艇间间隔也是 20 海里,遮拦宽度近 400 海里;

由 13 艘潜艇组成的“画眉”群展开在“啄木岛”群的东南。这样,德国以

47 艘潜艇(后增加到 51 艘),把其估计美英在北大西洋可能航行的航线都遮拦住了。

第一阶段的战斗:4 月 28 日日出不久,当护航运输队从“惊鸟”群最北端两伏击潜艇之间通过时,当即被德国 U—650 号潜艇发现。该艇将此情况上报并通报了本伏击群。“椋鸟”群 15 艘潜艇在向护航运输队集结过程中,由于一些潜艇按规定于黄昏向柏林报告当日情况的时候,被英国驱逐舰上的高频无线电测向仪发现,而遭到护航警戒舰的反击,因此,迫使其他的潜艇不敢浮出水面报告当日的情况。因为柏林收不别潜艇完整的当日情况报告,不能进行正常指挥,造成潜艇协同不利,只能各自为战,进行单独攻击,影响了潜艇攻击的效果。直到 29 日黎明时,才击沉一艘运输船。

第二阶段的战斗:德国潜艇由于第一阶段战斗的失利,随即调整部署, 准备再战,并计划于 5 月 5 日 8 时,在告别角至弗勒密史沙滩之间截击 ONS

—5 号护航运输队。

5 月 4 日,风浪减小。德潜艇接到柏林“不要过高估计敌人,要把它捏死在告别角至弗勒密史沙滩之间”的电示后,即迅速向护航运输队集结。5 月 4 日夜,气象更加好转,风停了、浪静了,护航运输队在微波起伏的海面前进。在北极光的背景下,运输船的轮廓显得很清晰,造成对潜艇攻击极有利的条件。此时,德潜艇已把护航运输队团团围住,并采用“狼群”战术,3 艘一群、两艘一组地从水面蜂拥而上,实施鱼雷攻击。由于 B—7 护航群对潜艇的进攻顽强反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结果,潜艇虽向护航运输队发射许多鱼雷,但仅击沉 7 艘运输船(含掉队的)。

5 月 5 日 9 时,护航运输队又与德潜艇展开激战,其结果运输船又被击沉 5 艘;但潜艇也被 B—7 护航群击沉 2 艘,击伤数艘。

第三阶段的战斗:第二阶段战斗结束后,因柏林方面考虑到护航运输队越接近纽芬兰,得到空中掩护将越强,则对潜艇更加不利,故命令潜艇在 5

月 5—6 日进行最后一个阶段战斗,并电示:当发现对方反潜机临空,不要下

潜,应在水面以火炮抗击,以保障潜艇在水面对运输船攻击。到 6 日早饭时

间,已有 15 艘潜艇展开完毕,并对护航运输队发起攻击。这时正逢浓雾,能

见度降到 100 米左右,护航群冒着碰撞的危险,进行顽强的抗击。在这场激战中,由于潜艇失去了隐蔽突然性,虽多次攻击,均没奏效。而 B—7 护航群却击沉潜艇 4 艘。此时柏林方面预感到战斗该结束了,若待中午雾散,反潜

机可能要临空,潜艇的后果更不堪设想。所以,6 日 9 时 15 分命令潜艇撤出战斗返航。

护航运输队于 5 月 7 日到达大西洋西会合点,交班给加拿大护航群护航。

运输船分别于 5 月中旬到达各自的目的地。

ONS—5 号护航运输队,在海上航渡历时 20 余天,与德国潜艇展开 30 余

次激烈的战斗。德国投入潜艇 51 艘,采用“狼群”战术,在兵力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而 ONS—5 号护航运输队 43 艘运输船,只有 B—7 护航群 7 艘警戒舰艇的掩护。由于警戒舰艇需要进港装油、装水,能在海上经常保持鲁戒的仅 5—6 艘,因而警戒兵力的数量处于绝对劣势。在此种情况下,斗争结果, B—7 护航群毫无损失地击沉德国潜艇 6 艘,击伤数艘。护航运输队以仅损失运输船 13 艘的代价,挫败了德国封锁大西洋北航线的企图。所以,此次护航是比较成功的,就连德国海军总司令邓尼兹也不得不承认潜艇遭到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