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苏联紧随德国之后

1939 年初,铀裂变可能用于军事的情报由克格勃送到了斯大林办公桌上。斯大林决定立即采取措施,加速核研究。很快,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被召到莫斯科开会,商讨如何加快研制的步伐。会上,强调苏联的安全将取决于能否拥有原子弹。会议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由斯大林亲自主持。斯大林决定争取 4 年内造出原子弹来。苏联政府为此成立了“铀研究委员会”。

会后,各研究机构、实验基地的工作更紧张了。斯大林还派出了专门的代表,经常督促已经相当疲劳的研究人员再努力,争取按时完成最高统帅所规定的任务。列宁格勒镭研究所很快完成了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在快中子中的持续链式反应,只需几克的铀 235,便可实现核爆炸。这时,苏联核研究的困难,就是没有铀 235,也未发现苏联的铀矿床。

为了解决铀的困难,苏联一位主要的物理学家伊格尔·库尔查托夫令人

吃惊地试图从德国政府手里购买一公斤浓缩铀。1940 年 12 月 21 日,苏联官方报纸纸《消息报》上刊载一篇题为《铀》的文章。这篇文章探讨了铀的潜能,并列举出苏联在核研究方面的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伊格尔·库尔查托夫的名字当然也在其中。

次年 6 月,希特勒以 300 万精锐部队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苏联的许多工厂重要的研究机构,需要向乌拉尔山区搬迁。列宁格勒的核研究中心也需要东迁。物资供应也极端缺乏,研究步伐大大放慢了。

战争爆发后,贝利亚出任内务部长,核研究也归他负责。1942 年,贝利亚的内务部得到了美国“曼哈顿计划”的情报。4 月,斯大林在莫斯科附近的沃林斯科耶召集科学家和内务部官员们开会,命令全力以赴地研制原子弹。

列宁格勒的核研究人员和设施,被安全地转移到一个新的基地。同年 10 月,库尔查托夫被任命担任“铀问题”研究的科学方面的负责人。它是苏联核研究的最基本部分之一。内务部的波罗佛金将军也彼派来核生产基地负责安全方面的工作。

地质专家和工程师们下大力进行铀矿床的地质调查。他们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来进行铀矿勘探。甚至利用了中亚民间传说的骆驼的饮水习惯来找铀矿。人们传说,骆驼寻找的水源是可能含有放射性的“生命之水”。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中亚的乌拉尔、阿尔泰和土耳斯斯坦的费尔于纳地区找到了铀矿。这项开拓性的工作,使苏联的原子弹研究建立在有可靠的物质基础之上了,但是,在时间上太晚了。

1945 年初,即在法西斯希特勒集团快要灭亡的前夕,美国组织了“阿尔索斯”突击队到德国搜罗科学家。正当美国“阿尔索斯”突击队工作卓有成效时,苏联方面已经意识到迟了一步,但仍不甘落后,内务部派出以尼基伏罗夫将军和萨布罗夫将军为首的特别工作小组,前往东欧各国和德国,抢获纳粹的各种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各种珍贵的资料、铀矿石及其重要设备。1945 年 5 月,将维也纳物理研究所和镭研究所中的有关铀的情报资料攫取为己有,并将物理学家沃姆巴克博士和奥特纳博士送回莫斯科。

特别工作小组在德国也是很有收获的。来比锡、柏林的威廉大帝学院物理研究所是美、苏两国极为注目的目标。苏联抢先在“阿尔索斯”突击队之前,将有关的科学家以及所有的试验设备都拆运回了苏联。

“阿尔索斯”突击队和苏军特别工作小组都盯上了德国火箭生产中心—

—佩内明德。但苏军来迟了一步,将余下的德国二流科学家 6000 名,德国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家属一起运往莫斯科效区及塞利格湖的戈罗冬里亚岛上,让德国科技人员对 V—2 火箭进行改进。此外,苏联得到 200 枚 v— 2 火箭。

苏联特别工作组大有收获。在德国被苏联占领的所有地区,其中包括许多以前纳粹进行科研的大型中心,苏联人把德国的所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其设备统统运回苏联。这些被俘获的德国科技力量和苏联的核科研力量的结合,在战后发展苏联火箭和原子弹工作中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