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高于理性的二重真理说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中争论的问题。托马斯·阿奎那对此问题的观点在本质上同以往的实在论者是一样的, 认为理性不能同信仰的真理发生矛盾,理性必须服从于信仰,神学应该高于哲学。但在形式上,托马斯·阿奎那有着自己的特点,他没有简单地否定理性、感性和世俗的生活等,而是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巧妙地论证了信仰高于理性、神学高于哲学的观点。

托马斯·阿奎那在其《神学大全》中首先提出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理性的思辩是人的智能活动,人对外界的认识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经验,对各种经验的归纳使人开始认识事物,然后进行理性思辩,从中得到对外界的知识。他认为,人的自然理性可以是真理,但往往出错,而且只能认识较低级的事物。关于上帝的更高级有的真理,只能来自启示,靠信仰。理性虽有自身的领域,但它从属于信仰。从这种认识论前提出发,托马斯·阿奎那区别神学和哲学,认为两者各有其领域。他在《论世界永恒性驳窃窃私议者》一文中认为,从哲学角度,宇宙可认为是永恒的;而作为基督徒,他相信宇宙并非自在永恒的。但在神学与哲学的关系上,他又认为哲学服务于神学;认为神学的原理是凭启示,直接由神而来,不须凭借其他科学。神学的确实性来自神的光照,不会犯错误, 而其他科学的确实性来自人的理性,可能犯错误。神学探究的对象高于理性探究的外部世界,神学的目的在于永恒的幸福,因此,神学高于哲学。神学可凭借哲学,将它发挥得更清楚,但不是非要哲学不可。神学使用哲学,哲学是神学的奴仆。

在“理性真理”与“启示真理”的关系上,托马斯·阿奎那持一种信仰高于理性的“双重真理”说。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理性真理”,神学的对象是“启示真理”,它们的最终实体和源泉都是同一的上帝,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可能有原则上的矛盾和冲突。启示不仅同理性不矛盾,而且使理性

更加完善。他说,神圣的学说需要人类的理性来证明,但实际上不是证明信仰的真理,而只是把这个学说提出的其他问题分辨得更加清楚。所以启示并不摧毁理性,反而使它更加完善。当然,理性也会有助于信仰。在他看来, 属于信仰的“天启真理”的一部分,如上帝存在、灵魂不死等等是理性所能理解和证明的;而“天启真理”的更根本的部分,如三位一体、原罪、神恩、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世界等等则是理性所不能理解和证明的。它们不是违反了理性,而是超越了理性。对它们我们只能相信,而不能提出反对的异议来,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证明那些能被证明的天启真理,而不去证明那些不能被证明的天启真理,但却一定要去反驳那些对不能证明的天启真理提出的异议。

托马斯总结说,通过启示而得到的真理形成至高无上的第一原理,以它为出发点,可以用理性的方法继续证明其它真理。启示的真理除了作为第一原理之外,也作为哲学和科学研究中的指导。正如在数学当中,我们知道了题目的答案之后,就比较容易解答问题了。

托马斯·阿奎那的“二重真理论”,虽然谈到了理性的作用,但其重点在于强调信仰和启示,旨在保持神学的地位,把理性和科学限制在一定的地盘里,这和后期唯名论旨在为理性和科学争夺地盘的“二重真理论”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