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西拿的共相论哲学

伊本·西拿(拉丁文名阿维森纳 980—1037 年)出生在古波斯的布哈拉城附近。他不仅是一位被称作“阿拉伯哲学之王”的哲学家,而且是政治家、医生、自然科学家、诗人。伊本·西拿幼时在布哈拉求学,17 岁时已成名医, 因治愈苏丹曼苏尔(976—997 年在位)的重病,被聘入宫,并特许在王宫图书馆博览群书。萨曼王朝(874—999 年)覆亡时,逃至花剌子模从事研究和著述。因政治动乱,后辗转多处,在哈马丹时期一度被苏丹任命为大臣,并在伊斯法罕继续从事科学活动。伊本·西拿著作上百种,涉及哲学、医学、数学、天文学、音乐、诗歌、语法等诸多学科,同时代人把他和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其主要著作有《治疗论》、《医典》、《知识论》、《指导与诠明之书》等。

伊本·西拿是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喜好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据说他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读了 40 遍,几乎能把它背下来。他的哲学是采取带有新柏拉图主义色彩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伊本·西拿追随亚里士多德,承认物质的永恒性。但他同时也吸取了新柏拉主义的泛神论思想,承认真主的永恒,真主是第一原因,第一发动者,从真主那里流溢出“原初理性”,从“原初理性”依次产生各种形式,形式与物质结合而产生具体的万物。真主并不是在时间上先于世界的原因,他是外在于时间的,他的创造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因而,世界并不是根据真主的随心所欲产生的,而是决定于真主本性的必然性。真主并不参预个别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而只是关心普遍的东西。

在对共相的理解方面,伊本·西拿甚至先于阿伯拉尔提出了共相的三种不同存在方式。他认为:一是共相“在物之先”,存在于真主的智慧之中, 即作为创世的蓝图,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二是共相“在物之中”,即作为个别事物的本质而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三是共相“在物之后”,即作为人心中的概念,作为理性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东西而存在于事物之后。伊本·西拿的这种说法,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折衷产物,可以说它是一种“温和的实在论”,它深刻地影响了托马斯·阿奎那。

在认识论方面,伊本·西拿具有感觉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人们对于存在于主体之外和不以主体为转移的对象的知觉是认识的基础,感性经验为理性反映客体的形象准备先决条件。不过,他也肯定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

此外,伊本·西拿还以他的“二重真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西欧中世纪哲学。他认为宗教和哲学是可以各自独立的。他承认真主的直接启示,认为它高于认识的真理。但是他又认为,宗教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因此有助于发现真理和获得幸福的哲学,归根结底是高于宗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