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己自反,反省内求

陆九渊从“心即理”出发,在认识论上提出了切己自反,反省内求的路线。陆九渊认为,宇宙之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因此要了解天理的真实面目, 并不必向外追求,只需要向内反省,认识本心,发明本心,即能获得有关天理的真实知识。他说:“此理本天所以与我,非由外铄。明得此理,即是主宰。”“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吾之本心也”。

(《与曾宅之》)这就是陆九渊“心即理也”在认识论上的表现。朱熹以理为本体,体认理的方法是格物,以达到穷理;陆九渊以心为本体,使毋需通

过格物的方法来体认心,而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自己体认“吾心”。因此, 陆九渊认为接触外物不仅不能获得知识,而且会损害人的固有良知,损害本心。至于如何保存心中固有良知,而不为物欲所蒙蔽和损害?他说:“将以保吾心之良,必有以去吾心之害。向者?吾心之良,吾所固有也。吾所固有, 而不能以自保者,以其有以害之也。⋯⋯夫所以害吾心者,何也?欲也。欲之多,则心之存者心寡;欲之寡,则心之存者必多。故君子不患夫必之不存, 而患夫欲之不寡,欲去,则心自存矣。”(《养心莫善于寡欲》)由于外物的引诱,使人们产生物欲,从而损害了蒙蔽了固有的良知。只有去欲,才能存心。怎样才能存心、去欲,不为外物所移,而能使本心不污染于“尘埃” 呢?其方式就在于“切己自反,改过迁善”。即反省内求,格除物欲,如何“切己自反”?在陆九渊看来,这就是“剥落”的工夫。所谓不断“剥落” 的工夫,就是不断去物欲的工夫,“剥落”净尽,才能恢复本心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