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及调适。
学习心理障碍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种影响学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的不良因素。其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原因相当复杂。
- 一般学习障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器质性障碍,主要指由于身体状况(如早年病史、视听觉失常等,不适或缺陷而形成的学习困难;二是机能性障碍,主要指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记忆、概念、言语、情绪及人格特征等)而造成的学习困难。中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
-
认知障碍。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由于感知、记忆、理解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学习的不适应。如在比较常见的有认知障碍的学生中,由于已有的基础知识较差,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低、接受新的刺激的感受性较弱,因而常出现令人不满意的学习成绩。对此,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在分析学生学习失败的原因时说:“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正是由于基础太差,老师讲的再细他也听不明白,记不住。从而一次次的考试失败, 使他们深感学习太难了,越发加重了原有学习障碍的程度。”此种现象被国外一些教育家称之为“魔力圈”现象,它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继续下去就会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
情绪障碍。情绪是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合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功能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负性情绪则会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内稳定,导致认识机能障碍,以致失去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能力。尤其是对于处在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情绪障碍会更直接、更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学习。造成一些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甚至厌学的主要原因有:外在因素,包括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 与同学关系不融恰,父母对自己期望值过高而又深知自己达不到,因而压力过大失去信心等等;内在因素如自身情绪稳定性较差、遇事易激动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学习上易形成焦虑情绪,如考试紧张、害怕难题、易烦燥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厌学,认为学习太苦太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