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龄和能力的自我估计

通过不同年龄的儿童对教师行为和课堂活动有不同的理解,儿童理解力的发展就会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例如,5 岁到 8 岁的儿童评估他们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时,较少与同学成绩进行社会对比(鲁布尔等人 Ruble et al., 1980)。此外,少年儿童还不能识别类似好成绩、努力、或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类教师用来表扬或批评他们的准则。这样一来,不管教师表扬他们成绩

好,或是表扬他们努力学习,或者表扬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似乎都有助于儿童保持肯定自己能力的感知。但这些感知常常不能反映儿童客观的成功(斯蒂皮克 Stipek,1981)。少年儿童在考虑他们的能力和努力对所得结果的作用时,用了所谓的“先入之见法”(库恩 Kun,1977),他们也用这种方法去解释他们学习的好坏。他们倾向于认为,能力强加上努力就能决定有好的成绩,而学习差则是能力差加上不努力所致。只有 10 岁到 12 岁的学生才意识到,能力和努力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补偿关系(尼科尔斯Nicholls, 1978)。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更清楚地反映出他们成绩的反馈,和他们与同学作比较的反馈。这样,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感知也就越来越接近教师对他们能力的估计(尼科尔斯,1979),而且也与他们能坚持完成难度大的任务的水平有更密切的联系(罗尔斯等人 Rholes et al., 1980)。

小学高年级学生认识到,能力低的学生要取得成功,必须格外努力;而且认识到,某些由于不用功而失败的学生中,多数依然是有能力的。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表扬学生并非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能力有不同的评估(迈耶等人 Meyer et al.,1979)。教师对学生的成功加以表扬,对失败也不予批评的反馈,会被学生看成是该学生能力差的象征, 而对学生成功不予表扬,失败后却给以批评的反馈,学生就认为该学生有能力。中学生也认识到,尽管努力不够,但只要成功了,便可以提高一个人有能力的声誉;他们还认识到,学习很不用功的话,便会掩盖了失败的种种原因,并且为自己及他人把失败统统归于没能力提供保护伞(哈拉里和科温顿Harari and Coviington, 1981)。

学生对能力和努力在决定成绩高低中所起的作用的看法,不断在变化, 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采取的动机策略的反应施加影响。对年纪小的学生来说,表扬他们努力会调动他们积极的自我知觉,增强他们接受任务的决心和耐心,而年纪大点的学生,觉得表扬他们努力比表扬他们的成绩更能证实他们能力较差的自我评估,而且也会对他们接受任务的决心和耐心施加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