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调控,使之合理化。

教学过程实际上又是师生输出和接受信息的过程。而信息输出量的多少,接受度的大小无疑是影响课堂气氛、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又一重要因子。

首先,信息输出的量度需要合理。

应该指出的是,教学内容的量与输出信息的量并非总是等值的。因为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学内容有如一辆车子,车子里所载的东西则如信息, 车子有时是满载的,有时却是空载的。同理,教学内容可以含有信息,也可能没有什么信息。教学内容能否赋予学生以信息,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学内容的不确定程度如何——对学生来说,只有尚未确定的内容才会有信息;一旦成为确定的事物便不再含有信息了;而这种不含信息的过多“过时”的说教往往使人“倒胃口”、“没意思”,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松松垮垮的现象。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适当联系已知,以便温故知新;另一方面这种联系必须是适度的,以使教学内容含有足够量的信息,而尽量避免那种过多的无意义重复。

其次,信息输出的过程需要理顺。

教师的信息输出能否完全成为学的信息输入?除了其它原因以外,它还受信息序度的制约。信息只有“有序”,才有可能为学生所高效率地接收。事实表明,教师课堂上的信息输出如果缺乏序度,没有逻辑性严谨性,学生的信息输入便会陷入困难的境地。而学习活动得不到结果的强化,势必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压抑其学习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