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个体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由于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和道德行为方面的显著差异。所谓心理的个别差异即指个性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人们是否有某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

差异是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的反映,具有客观性、多样性的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需要对个体差异有个正确理解。首先我们认为差异是教育的资源。差异对个体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差异是发展的基础,是实施教育的起点,没有差异就没有教育。我们必须克服对差异的认知偏差,了解学生差异的分布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展个性特点。其次,差异是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 “世界上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矛盾,差异就是矛盾。”矛盾的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和内在动力。作为班集体成员的学生,恰是其个体差异构成了学生集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差异意味着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发展的动力。再次,差异是特色教育的本源。随着现代化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类对其自身成长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人受遗传基因影响,先天素质就有多种差异,后天成长也要接受差异较大的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一切都要求学校要根据个体的差异实施特色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是把学校当成生产标准件的工厂,漠视差异,缺少特色,过份地强求一律,过多地关注学科成绩,制造死读书、读死书的蛀书虫。特别是一些超常儿童往往会被埋没,而低常儿童又常被排除在正规学校之外,全民素质得不到提高,革除这种弊端就要从评价尺度和育人目标上摆脱智育单一性的指标,从特色教育角度,认识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开发差异,不拘一格育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