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与“咸海’的论战

由于石膏质砾石层的发现,我们作出了一连串的推测。因为石膏质砾石层正好是在 M 层的顶上发现的,所以,估计 M 层可能是一个年轻的蒸发岩层, 其堆积年代应与盐丘中的盐类相同。在这一点上,雷恩和我看法一致;但两人不同的阅历很快又使意见产生了分歧。凭着地质学的专业素养,我推测是地中海的干化导致了盐和石膏的析出;而雷恩则以其判读 M 反射层震波纪录的经验,深信蒸发岩是在充满高密度咸水的深海盆地中沉积下来的。

我们低调门的讨论不久就演变成一场激昂的论战。雷恩竭力要使我相信蒸发岩是在深海盆地中沉积下来的,但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盆地内曾一度充满着可以沉淀出盐类的高密度咸水。于是他跑去拿来一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理论地球化学家施马茨(Bob Schnmalz)发表的论文,文中提到在红海下面的深海渊中,已发现了可沉淀出硫酸钙的“咸水囊”。对于施马茨这类搞理论的学者来说,“咸水囊”的观点无宁是十分对胃口的。因为咸水囊的密度大过正常海水的密度,所以它必然要往下沉。雷恩把这个解释引申一步,便认定:如果地中海的海水一旦受阻而不能流返大西洋时,地中海就会因持续的蒸发而变成一个很深的“咸水池”!

现令的海流观测显示:地中海高盐度的海水,有以海底暗流的形式从 400 公尺深的直布罗陀海峡流出的现象;同时,来自大西洋的低盐度海水则从高盐度海底暗流的上方注入地中海,使地中海的盐度大致维持平衡。假使直布罗陀海峡曾一度变浅,那么雷恩从施马茨那儿搬来的论点就说得通了:高盐度海底暗流受到阻挡而无法流入大西洋,那么地中海的确可能有过是一片很深的“咸海”的时期。

当然,我能理解雷恩的推理。但是,我更相信石膏质砾石层的存在,正

1 ①柏拉图等学者根据传说和某些自然证据臆测,在现今大西洋的西部曾有一个文明古国,位于一下沉中的古陆块上。沧海巨变,大西国亦遭灭顶。据说残存的殿堂庙宇、断垣残壁至今仍遗留在大西洋海底,而现今的亚速尔群岛则为当年大西国的最高峰。近年来还有人根据克里特岛的出土文物推测大西国在东地中海。——译注

表明了地中海的蒸发岩是从沙漠盐沼或浅咸水湖中沉淀出来的,而不是源自深海中。然而我也不得不承认,这方面的证据还不太充分。我们的钻管甚至还没有钻到真正的蒸发岩层,而只不过刚刚见到一些侵蚀碎屑而已。看来得等到开拔到下一个站位时,孰是孰非才能见分晓。但是,在下一个站位,我们不但没有钻取到蒸发岩,还碰上一大堆麻烦。不过,几天以后,在 124 号钻孔中我们却时来运转,有了重大的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