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钻探计划

50 年代初期,美国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提出在海底进行钻探的构想,以了解莫氏不连续面的性质和地函岩石,因为在海底比较容易钻抵莫氏不连续面。这个钻透莫氏不连续面的计划就是大名鼎鼎的“莫赫孔计划”(Project Mohole)。那个时候,我们认为这个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尽管如此,在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汤马斯(Albert Thomas)参议员的援助下,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还是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基金。于是便开始试打了几个钻孔,其中有一个深达数百公尺,但都离预定目标有一段不小的距离。然而在汤马斯议员去世后不久,学术界和政界持续的反对声浪终于使“莫赫孔计划”宣告夭折。但是,这个流产的尝试已发展出一种极为重要的“动力定位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在钻管不停地钻入海底的同时,还可使钻探船无须抛锚就能泊定在所选择的孔位上(图十二)。

“莫赫孔计划”其实是个不错的主意,而且,如果当时能兼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或投入更充分的财力与人力的话,它是有可能成功的。然而,当海洋学家们聚在一起再次讨论钻探海底的可行性时,他们已决定改弦易张,着手选择更为确切可行的目标。于是,“深海钻探计划”在这些讨论后诞生了。

“深海钻探计划”的原始方案是美国四个主要海洋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们是:拉蒙特—多尔蒂(Lamont—Doherty)地质观测所、迈阿密大学罗森斯蒂尔(Rosenstiel)海洋与大气研究所、加里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Scripps)海洋研究所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这四个单位组成了一个联合组织,叫做“乔地斯”(JOIDES),即“联合海洋机构地球深部采集计划”。后来,华盛顿大学又参加进来,成了第五个成员。待到方案获得批准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便提供一笔经费给“乔地斯”的执行单位—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以实行“深海钻探计划”。1968 年 7 月 20 日,在德州的奥伦奇(Orange)展开了“深海钻探计划”的第一个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