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洛玛·挑战者”的战役

一些德文的报道把 “钻探航次”一词翻译成 “钻探战役”

(BohrungskamPagne)。确实,用“战役”也许比用“航次”来得更贴切。那时,我们确实不是到海上去做一次普通的航行,而是去向大自然挑战,而且结果险些一败涂地。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 有人曾感慨地用“遍尝苦果,历尽艰辛”来总结我们当时的处境。我们有一部分作业纪录简直像是一部灾难史,至今读来仍令人不寒而栗。我们曾多次因为遇到坚硬的岩层而无法钻到目的层,不过,终能否极泰来。大自然尽管莫测高深,毕竟还是掩藏不住它的秘密;地中海的千古之谜终于被我们揭开了!

我们“格洛玛·挑战者号”上的 69 个人,在海上漂泊了整整两个月。虽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各异,但却殊途同归,都在为这项伟大的科学事业奉献自己。我们之中有钻工、水手、作业经理、船长和航海技师。大家从事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个人都为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觉得自豪;然而,每个人也都没有想过要索取任何额外的报偿。我们这些随船科学家,专门负责地质讯息的解读,工作起来常常废寝忘食,火气很大,因此分歧、妥协、抱怨和误会在所难免,但有时也不乏幽默感的滋润。我在“战役”的白热化阶段,躲进船上的操控室里草草写下了这本书的初稿,记下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和甘苦。其实,我的感受与身临第一线的钻工们相比,简直微不足道。而从那时起,我才渐渐学会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领略他们的生活智慧。看来,那时的困顿并非总是使我们心有余悸,实际上,“格洛玛·挑战者号”上的生活留给我的,主要还是亲切的回忆。现在想来,我们当时都很通情达理,但有时也颇意气用事,俨然是生活在一片狭小的,远离尘嚣的绿洲上的一个吵吵嚷嚷却也和乐融融的大家庭。

在这本书里难免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笔者尽量在它们首次出现时,在不破坏叙述连贯性的前提下稍加解释。原稿的修改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科学编辑泰纳的鼓励下完成的。笔者感谢勒皮雄的指点和哈腾多夫(Carolina Har-tendorf )的协助。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承蒙林哈特( Olivier Leenhardt)、撒普(Marie Tharpe)、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美国地质学会(Geological Sociely of America)、“深海钻探计划”等个人以及组织,慨然允诺复制图片,格伯尔(Urs Gerber) 和乌尔(Albert Uhr) 代为照相和制图,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笔者谨向雷恩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愿借此书来纪念我们在海上建立起夹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