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洲撞上欧陆

板块构造理论的支持者们为岛弧和海沟提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绝妙解释。他们认为,岛弧乃是活动中的板块边缘的裙裾,缓慢运动中的板块在那里相会。例如:欧亚大陆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的边界即位于海伦海沟陡峻沟壁的底部(图十七)。这套理论认为,当非洲板块向北移动时,板块北缘即被挤压到岛弧下面,这种作用就叫做隐没作用(sub-duction)。非洲板块的向下运动引发了地震,而被地热局部熔融的隐没板块就为活跃的火山作用提供了熔岩。板块理论学家告诉我们,由于岛弧等于是非洲板块北侧表面的沉积物被欧亚大陆板块南缘刮过而堆高起来的,随着板块之间挤压作用的持续,岛弧一带正在发育形成山脉。地中海深海钻探搜集的资料就是要澄清我们对这一重要作用过程的认知。

显然,地中海东部是受到挤压的。挤压作用的来源似乎是一片面积广大的古大洋——忒提斯海的残余部分,这是非洲向欧洲移动而发生碰撞的产物。另一方面,西地中海则明显发生过扩张。半个世纪以前,一位著名的瑞士地质学家阿尔冈(Emil Argand)提出过一种颇令人信服的见解。他认为, 意大利是从西班牙海岸分离出来的,后来逆时针转动了 60 度以上,最后再与巴尔干地块相撞。这次碰撞造成了亚平宁(Apennine)山脉的隆起,而意大利这只“靴子”漂走后留下的空位就成了西地中海。根据这位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大师的见解,科西嘉岛(Corsica)和撒丁岛(Sardinia)漂到中途就被困住了,变成了今日巴利阿里海盆和第勒尼安海盆的界碑(图一及图二)。由于地球科学家多认为这场大变动开始于 2500 万年到 3000 万年以前,因此可推测西地中海仍是一个年轻的、形成于中新世的地质单元。为此,我们设计了几个钻位,以便确定西部海盆的年龄和构造,希望能够借此来检验这套理论。

1970 年 2 月,雷恩来苏黎世参加“乔地斯”欧洲盟友的第二次会议,欧陆几个海洋研究所的所长均在座。2 月 20 日星期五,雷恩向所长前辈们宣读了他拟订的钻探计划草案。他这时的模样不禁使我忆起年轻的艾森豪威尔从

一个声名显赫的上校升任盟军最高司令官时的情景。可是,雷恩的年轻和他说话时所用的平淡无奇的声调,却招来一些物议。后来,我们听说,曾不止一位人士表示关切: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钻探规划工作交给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大学生(指雷恩)和一个临时客串的“票友”(指我)?尽管如此,由于这是一个美国方面的研究项目,由于这是由美国的研究机构出钱组织的,欧洲方面其实也无法置喙。更重要的是,雷恩和我被认为是承担这个工作最现成和最合适的——美国人。

总结来说,这次会议并不是一个失败的会议。例如,法国人就向我们公开了他们所有未发表的资料,还答应帮助我们进行孔位调查。他们果真也说到做到,我们最后钻探的十五个孔位中,有七个就是根据布雷斯特法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勒皮雄手下人马的出色调查结果而确定的。我们还荣幸地请到当年法国在地中海调查时的首席科学家波多(Guy Pautot)到“格洛玛·挑战者号”担任沉积学专家。他的参与对我们最终的成功有莫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