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审美的眼睛看待一切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从教育的观点来看, 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不是我们惟一所关心的事情。精神状态以及由它所产生的爱好也是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是能够分辨美与丑,从而使人们进入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

美的心灵可以分辨美和丑,丑的心灵则分辨不了。美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丑也处处伴之而来。你的感官所到之处,美与丑皆存,千万别一股脑地都给接受下来。用审美的眼睛看待一切,把美收藏起来,把丑遗弃掉。审美的意识、修养、品位、情感就在这时候体现出来了。

北京一位中学生讲叙了这样一件事情:

两个中学生沿着公园的湖边散步,手中拿着“易拉罐”边喝边聊。其中一个把空“易拉罐”划了一个漂亮的抛物线扔到水里。“喂!同学,你怎么往水里乱扔东西呀!”两人回头望着臂带袖章的管理人员,轻蔑地一扬头: “怎么了?不就是扔个垃圾嘛!有什么呀?”管理人员讲了一番道理后说: “交罚款吧! 20 元”,说着写了一个罚款单交给了那个同学。“怎么着? 这就罚款呀?”二人相持不下,引来许多围观群众。在众人的批评和劝说下, 两个同学开始掏兜凑钱。管理员一走,只见那同学手又一扬,罚款单飘落在地上。湖中的“易拉罐”仍漂在水中,地上又多了一张废纸。

公园的湖光景色美不美?这个同学的行为丑不丑?美与丑反差如此之大,如此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相反的事情就是这样相伴相生。想想有些不可思议,美是陶冶人的,使人变得高雅和文明的,为什么竟会有这样不和谐的现象发生?

很多人把这个丑陋的现象归于不懂环保,其实最为根本的是,如果心灵不美,他就分不清美与丑,就不懂文明与野蛮。这不是人的知识、技能的问题,是人的情操、品位的问题。

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指出:“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一旦人知道了美,也就知道了丑,知道善也就知道不善。美和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不懂美,当然也就不懂丑。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不懂美和丑的人。就在人们被美所打动时,总有人干扰美破坏美。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整洁美丽的街道令人心旷神怡时,有人随意乱丢废物;音乐厅美妙的音乐净化人的灵魂时,有人嘁嘁喳喳说话;在公共餐厅欣赏美味佳肴时,有人脸红脖子粗地大声喧哗;在安静庄严的会议厅沉醉于思索时,有人旁若无人地打手机电话;在传播文化的书店寻觅精神的食粮时,有人卖盗版或非法出版物;在网吧着迷于现代信息技术时,有人引导青少年玩不健康的电子游戏; 在美容美发厅重整自我形象美时,有人暗地试探色情服务⋯⋯

所有这些丑陋行为都与现代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相违背, 都显示出在人的本性、人的价值和审美修养上的差距。

在瑞士,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餐馆大声喊叫。他妈妈做了一个不准出声的手势,摇摇头,轻声地对孩子说:“太丑了!人家都在看你,多难为情呀!”孩子不再吼叫。世界上谁也不愿意自己是别人眼中的丑。毕竟,人人都是爱美的,包括孩子。

同样,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妈妈或者听之任之,或者朝着孩子大吼:“喊什么?不好好吃饭,乱喊!”母亲的斥责声比孩子的喊声还大,不知是管教还是榜样?

其实,中国人是很讲“面子”的,只是这个“面子”不仅应该表现在外表,更应该表现在内在的品位与气质上。大概缺少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教育,所以常会看到打扮入时却满嘴脏话的靓女俊男。这种现象让人想起,那美丽的蝴蝶是蠕动的大肉虫变的,其实一点也不可爱。

许多学生意识到“心灵美”和文明建设需要从自律做起。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94 级有一个班,全体同学向学校申请考试“免监班”资格,郑重保证, 任何一科考试中出现违反考纪行为,全班该科成绩作废,下学期重修。他们要带头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该校开展了许多文明自律活动,对胡涂乱写桌面、跳窗进出教室、浪费粮食、不关紧水龙头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提出:“不要把大学生的形象丢在地上”、“不要等教师节才去擦黑板”、“留绿地于世界,把愉悦给心灵”⋯⋯校园爱美懂美的人多了,环境自然更美了。

中国古代《庄子·山木》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杨子是战国初期有名的哲学家。有一次,他在旅途住宿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旅店里有两个年轻女人,一个长得俊俏风流,另一个粗黑丑陋。但是,人们对那个丑女却十分尊重,视同高贵;而对那个美人却表示轻蔑,视为下贱。店小二告诉杨子其中的原因:“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美的觉得自己挺美,我倒不觉得她美在哪里;丑的觉得自己十分难看,可我却不知她有什么地方难看。杨子低头沉思了半天,自言自语道:“我明白了, 做了好事而并不认为自己做了好事,这样的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受人欢迎。”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的表面的美不是真正的美,真正的美在其内不在其外。自认为美的人傲慢自大、鄙视别人,必然反而受到人们的轻视;而自认为自己丑的人谦虚谨慎,有自知之明,肯定受到别人的赞赏。这里对美与丑的认识可以引申到:才能再高的人,自以为是,或做了好事,自认为了不起的人,都会在群众中引起反感,其实这样的人是很丑的。相反,貌不惊人的人其实可以惊人。兢兢业业工作的人,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其实很美。他们都得到了群众的尊重。

这便是生活中的辩证法和审美观。人的一切有道德的、有修养的、为人民服务的、为人类进步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美的,反之则是丑的。人的一切表面的美,形式的美都不会长久,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

就拿 1998 年的世界小姐选美大赛来说,人们已经不太欣赏那些穿着泳装、高跟鞋,在舞台上迈着台步的选手,取而代之的是,穿着休闲服的参赛者在组委会特别的安排下,参加植树和向海洋投放玳瑁等环保活动。这种来自生活的心灵之美,与大赛地点非洲塞舌尔群岛的大自然之美融为一体。评委团越来越重视选手的内在气质和修养,评委对每个进入决赛的选手都要进行面谈。前任世界小姐戴安娜·哈登代表评委对媒体说:“内在美是我们惟

一的评选标准。女人的花容月貌终会随着时光渐渐逝去,惟有发自内心的爱与美丽才能长久不衰。”

懂得这个道理,让我们争当“心里美”,修炼一双审美的眼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