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靠兴趣加理想
我们看许多科学家似乎是在枯燥而繁琐的实验中度过,而他们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有时伴随着兴奋与喜悦工作着。这就是对科学的兴趣。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说:“学校应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 “好奇心,既要求理解、认识和发展的欲望,依然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策力之一。”
兴趣是天生的吗?怎样才能产生兴趣呢?天赋也许有,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
有人认为,兴趣来自多体验。一个孩子在西方长大就喜欢吃西餐;在中国长大就喜欢吃中餐。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饮食兴趣?因为他们吃得多了就喜欢了。对事物的兴趣也一样,接触多了,就会越来越理解那个事物,兴趣便会产生。比如,爱好钓鱼的人可能对钓鱼有所了解;爱好集邮的人可能对集邮有过接触;爱好足球的人可能看过或踢过足球⋯⋯
有人认为,兴趣来自好奇。在许多事情上,孩子比大人的兴趣高,因为孩子存有丰富的好奇心。一个城里的孩子到农村去过一个暑假,回来后可以写出如何喂羊,怎样抓螃蟹之类有意思的作文。可一个农村的孩子把那些事看得习以为常,在作文中可能不会表现出乐趣。同样,一个农村孩子到城里也会比城里孩子发现更多他们独特的兴趣,因为好奇。
有人认为,兴趣来自成功的鼓励。有的孩子不喜欢数学,经过不断的练习,能够解出一个又一个难题,品尝到果实的滋味,兴趣就会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胡乱地画了一张画,却被父母赏识并给挂起来,孩子画画的兴趣就来了。因此,兴趣不能压制,压制是兴趣的最大敌人。
如此看来,多体验,有好奇心,自我激励,兴趣便会成为你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也强调学习的兴趣比知
识本身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认识过程中,积极体验快乐的感受,从而使之兴趣盎然是必要的。
有个高中毕业生,她想报考大学的考古专业,因为她喜欢历史,对考古很有兴趣。可是她的父母不同意,说“搞那些古墓里的陈旧玩艺有什么意思”, 非让孩子学国际金融专业,讲了一大堆这个专业的重要意义和长远的发展前途之类。后来,孩子被说服了,考入一所她不太喜欢的学校,可兴趣的培养却没有一蹴而就,学习始终打不起精神。现在她准备勉强毕业拿个证书而已, 然后放弃学了 4 年的金融专业,再去学点别的。究竟再学什么,一时还没有主意。
兴趣不能强迫接受,兴趣与真心投入相伴而生。父母经常不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在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时,就等于在其能动性、创造性上压上一块重石,而如果一个人缺少能动性和创造性,那他便是开始走向平庸。学校的教育也经常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兴趣培养。因而许多孩子只会跟着
老师“走”或厌倦学习,对孩子有兴趣的亮点得不到发扬,慢慢亮点也就不亮了。
让我们看看西方在培养兴趣教育上的一个例子:
一个在美国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开始从计算机网络里找她感兴趣的东西,又从图书馆借来一张“世界历史”的光盘,然后自己决定,做个美国历史的专题。从自选题目、收集资料、筛选内容到画插图、做封面,都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的。大人的意见“仅供参考”,如果说多了,孩子就会申明自主权:“这题目是我做的。”而且孩子做题目时不拘形式,充满个性, 如她把美国爵士音乐的起源作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因为她爱好音乐; 在白宫一节,孩子附上一张当年去白宫的参观卷,告诉小朋友别忘了亲自到那里去了解一下美国的过去和现在,并注明克林顿总统的地址⋯⋯
美国孩子自己做专题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从做自己感兴趣的小题目开始。这是美国教育中的一个内容,让孩子自己找答案比老师讲课更有效。年龄大一些时,题目也做得复杂了,有时几个孩子共同做一个题目,大家分工,一人负责,还自己“办”报纸,做投影片,给全班同学介绍。做专题的程序和真正的研究生做开题报告差不多。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施展,随之带来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都变得生动而丰富。
兴趣带来了勤奋,带来了成功的可能,但这还不够,还要有理想。《学习——内在的财富》说:“世界往往不知不觉或不声不响地需要某种理 想。”
曾获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王绍昱说:“勤奋总是要有动力的。无论如何,这个动力无法完全归结到兴趣爱好上。一个人不会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东西都有兴趣。如果说,我仅仅是为了兴趣而学数学,那我是不同意的。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那么喜欢的东西,而只有你克服了一定困难,才会对它产生兴趣。是什么使我们克服困难呢?我想这就要靠理想了。”
有许多在事业上很有成就的人,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有人戏称自己是“工作犯”,经常节假日不休息,不觉苦,倒觉得是一种乐趣。当然他们不仅仅靠兴趣,其责任感与理想是必不可少的。勤奋的动力是兴趣加理想。
曾获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原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的王泰然在总结自己获奖的过程时说:“我开始体会到应学会如何度过逆境,如何才能在逆境中度过成功前漫长的日日夜夜,保持住自己旺盛的斗志。在这儿, 我看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能鼓舞我坚持不懈的火种——什么是连续不断的驱动力?科学本身!成功会给人带来额外的动力。人处在低潮时会感到乏味, 但这就是工作。这话说得多好!应该承认,很大程度上是成功把我领入了科学的大门,并伴随我走出了第一步,但我又怎能苛求它陪伴我走过一生的道路呢?把自己融入集体的怀抱,在那儿顽强奋斗,努力工作,记住科学的无穷魁力,记住同学、老师、朋友们的支持,为人类的幸福做一点贡献。或许这就是答案,或许这就是应将它永刻心头,并伴之度过一生的东西。”
兴趣靠理想支持,理想靠兴趣引路。作个比喻:人们在山间漫步,兴趣使他们继续爬山。当爬到半山腰时,人们感觉腰酸腿疼就没有了兴趣,回头下山了。有人怀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信念,继续攀登,理想把他们带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快到山顶的时候,山崖峭壁使攀登者必须付出更多
的体力与精力,又有人坚持不了了,剩下少数人坚守“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理想,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到达山顶。这时,成功者轻松地说:“攀登有无穷的乐趣。”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乐趣中包含了多少汗水和毅力。那就是理想的力量。
只靠兴趣工作的人像一个干电池,开始能量很大,后来就没电了。有兴趣也有理想的人像一个发电机,随时可以发出电来。挫折与逆境可以打垮兴趣,但是却不能打垮理想。
如果你是一个很容易有兴趣,又很容易泄气的人,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理想。理想包括近期可以实现的目标和远期的大目标。如果你是一个对什么都心灰意懒的人,你需要寻找兴趣,去品尝努力的滋味,去体验成功的幸福。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理想加兴趣的“发电机”式的人物。这里讲一个建
筑设计师的故事。他叫孟繁华,热爱本职工作达到了与一般人的视觉效果不一样的程度,有时看似是漫不经心,其实无时无处不与他的建筑设计相贯通。
有一年,他在印尼巴厘岛的海滩上玩,可他的玩法不一样。他在观察, 在这里度假的人在海滩上怎样娱乐,比如,怎样晒太阳?他发现,许多人换上短装,就是来专门晒太阳的,并不像我们那样,到海滩主要是为了游泳。后来他设计的一个酒店的游泳池,就考虑到老外的不同娱乐需求,使游泳池具有室内、室外和介与两者之间的三种空间式样。在那些只有一种老模式的游泳池方案中,他的设计毫无争议地赢得好评。
他用心灵的眼睛从有形看到无形。在他所到之处,不论酒店、餐厅、办公室,还是球场、歌厅,他都能发现一切表象背后的文化差异与艺术内涵。他看电影也与别人不同。一般人看电影注重故事情节。他看到的还有文化背景、宗教观念、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建筑装修等。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他的建筑设计服务的,给他一种示意,积累多元思路,激发创作灵感。但是,在赞扬声的背后,是他日日夜夜苦熬的带着血丝的眼睛,是失败的沉重和强挺的腰杆。他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是不倒的,因为有理想和信念。
永远的目标,永远的兴趣,造就了永远向前的人。
创造性思维像一个万花筒,可以变换出无穷的图案;复制性思维则像一架复印机,总做重复的工作。
天才经常变换看待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随着视角的每一次转换而逐渐加深,最终抓住问题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