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到:“除了继续学习从事一种职业外,从更广的意义上说,还必须获得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使其能够应付各种情况、其中包括某些预料不到的情况,能促 进集体劳动,这是在目前的教学方法中被过于忽略的一个方面。如果中 小学生和大学生能通过边学习边参加一些职业活动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 丰富的话,这种能力和资格在许多情况下是较容易获得的。这说明,学 校与工作之间的各种可能的交替形式应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边学习边参加一些职业活动,就可以理顺学与做、脑与手、理论与实际

的关系。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略实践能力的人以为,人聪明、知识丰富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中国民间有许多艺人会剪纸,做泥人、糖人、面人等, 但是他们有的没有文化,甚至是文盲。然而,他们可以做出炉火纯青的艺术品,而有学问的聪明人却望尘莫及。脑子聪明与手的灵巧是两回事,心灵手巧没有因果关系。心灵不一定手巧,手巧未必心灵。这两者都需要训练,相互无法替代。我们的教育侧重培养学生脑子的聪明,而忽略手的灵巧,所以显得不平衡,容易“摔倒”。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教育改革的先驱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世界上最有贡献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头脑能指挥手指挥行动的人。中国都是用头脑的人不用手,用手的人不用头脑。年成虽好,农民生计仍很苦,这因为他们的头脑不会去想。一般的读书人都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们只会喊口号。可是我们干了几十年,到现在所用的电灯, 所坐的汽车,都是外国人做的。我们自己不会造出来,这是什么缘故?因为书呆子不去干科学的事业,因他不用手去试验,不用手去创造。⋯⋯脑和手联合起来,才可产生力量,把‘弱’与‘愚’都可去掉。”

陶先生办学的时候,学校没有一个听差或勤杂工,各种活都是学生自己干,男生挑水做饭,女生倒马桶。来报考的女学生先问她一句,是否愿意倒马桶?愿意的才来学。陶先生把学生动手看得很重要:“能倒马桶,小姐的架子打破了!她的一双手拿出来了,将来会玩出比外国更好的电灯出来,会玩出比外国更好的汽车出来,会玩出比外国更好的飞机出来。”

中国现在已不是陶行知先生当时动员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时代了,但是陶先生倡导的手脑并重的教育依然成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过我们是在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起步的。至今我国的教育事业还不发达。据有关部门统计,在 3 亿青少年中,只有 10%左右的同龄人能受到中高等专业教育,4%能受到高等教育,远低于 15%的世界平均水平。1996 年统计,全国有专业技术干部1900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6%,而发达国家的比率都在 40%以上。

《学习——内在的财富》还提倡:“**经常把大学和职业生活连接起来, 应能帮助人们既能在工作岗位上受培训,同时又能返回学校继续学习, 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在学校与工作、学习与职业的交流与互补上,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专业人才上,我们的差距很大。职业界应变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多种技能的学习机会。

走出用脑不用手的误区,把手解放出来,与脑子精诚合作,美好的未来就一定能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