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事情发生在 1998 年的夏天,中国南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一场大洪水。一个军人家里遭了水灾,他准备利用休假回去帮助妻儿老小安顿一下,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准。就在这时候,他的部队接到长江抗洪救灾的紧急命令。他丢掉回家的火车票,毅然踏上远离家乡的抗洪抢险的征途。在与洪水殊死的奋战中,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他当初选择回家是可以的,他有休假和照顾家小的权利。可是他也有为国分忧、为民尽力的责任。在权利与责任之间,他永远地选择了后者,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每个人都会面临权利与责任选择的问题。当人同时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时,人的权利与责任就会出现矛盾,因此,人也在随时选择自己的角色。

其实,人需要选择自己的余地是非常大的。下面举个例子:

一个男孩和同桌的女孩因某个问题争吵不休。老师提醒他们遵守中学生守则,自习课要保持安静。男孩回家告诉父母,回答是:“别跟女孩一般见识。”男孩知道自己的位置是学生和男孩。由于父母工作的变迁,男孩从北京迁到上海上中学。他听到许多对他的议论都是,有关“北京人”或“北方人”与“上海人”或“南方人”的不同。这时他感觉到自己不是单个的学生和男孩了,已经代表北京人或北方人了。后来,男孩到美国去念书,美国人又把他分类为“东方人”,其定位的范围更大了。他代表包括中国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还有日本人、越南人、菲律宾人等黄种人。

一次在美国的野外郊游,这个男孩因迷恋森林中一种奇异的植物而落队了。他突然发现伙伴们已不在身边,便赶紧向前追赶。可是走了一阵子之后, 他发现自己又回到刚才那个奇异的植物那里。迷路了,孤独、恐怖一下子把他笼罩起来。男孩不知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前进,除了听到各种鸟叫,看到蹦跳的小松鼠,找不到有关人的踪迹。他发现湿地上有不同动物的脚印,惟独没有人的脚印。他多么希望能见到人,不管是蓝眼睛的还是黑眼睛的,不管来自哪个洲的,不管是什么年龄或性别的。急切向往人群的男孩终于碰到后面来的旅游者,这时他感觉大家都是地球人,都属于人类。

人的范畴可大可小。人怎样选择自己?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爱好、学历、经历、职业、婚姻、生活方式等。但作为人类的一员,首先你应该是人。

当人种、民族、国籍、生长地、阅历、祖传、职业、性别、年龄不同时, 人便表现出遗传与环境造成的差异。越微观越抽象,人的差异就越大,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然而,从宏观的角度看, 人是区别于动物、植物等物质的万物之灵,具有天造地设的地球人的共性。这个人不是个体的偶然的存在,而是在更广袤的参照系上的整体的本性人的存在。

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警察与小偷、领导与百姓⋯⋯人的各种角色受各种规范的限制。同时,人作为地球人,超越所有局部的人的划分,应该具备人的本性,如友爱、善良、正直、平等、智慧、忍耐、进取、劳动生存等。因此,不论我们出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背景、是什么社会地位、怎样生活,我们,地球上的精灵,首先要做这样的真正的人。

中国古代就对人性有所认识:“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认为人区别于禽

兽的这四心,是人皆有之的人类的共性。

由于历史与人类社会的种种变迁,如物欲的膨胀、世俗的影响、激烈的争夺、相互的蚕食、专制的束缚、思想的偏颇,人渐渐被各种污浊包裹起来, 变得非人了,出现扭曲的人性,变态的心灵。于是地球上演出了一幕幕反文明、反进步的战争、浩劫、动乱等恶剧、丑剧。做人,需要去掉这些非人性、非理性的污浊,明白“人是什么”、“人应该是什么”。

有人说,这无非就是“人学”。大凡中外哲学、社会学、人类学都跑不了“人学”。有关人格、人性、人生的论述或书籍已经出了不少。

这里说的学会做人,不仅包括这一范畴的哲理,还是个关乎全球未来教育的命题。即针对国际化的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去寻找当前中国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交融点。学做真正的人,并学做适应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对“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有这样一段解释:“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 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我们在选择自己使之符合 21 世纪世界发展的需要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世界发展的趋势:

全球化:球民搭载在地球这条船上同生存共患难,越来越感到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在这个强调资源共享、合作互补的世界,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融合,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同的人文标准。所以,地球人需要遵守世界共同的规则。

多元化:在这个大的宏观原则下,微观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就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样,人的不同生活方式、民族传统受到尊重;人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受到鼓励;人的权利受到保护。人的发展应是自由健康的、多种多样的,不应是被禁锢或同一模式的。

“教育需根据每个人的传统和信仰,在充分尊重多元化的情况下,促使每个人将其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到普遍行为模式和在某种程度是超越自我的高度。”教育必然要在下个世纪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过去我们有许多模糊的认识,注重发展人的片面意义上的智力,却忽视了学会做人的综合智能。我们需要在世界眼花缭乱的变化中,保持稳定的重心,既吸收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养分,又不在世界化的进程中落伍。年轻的朋友们,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很有兴趣地发现自己,为之

兴奋;也会找到曾经迷失的自己,为之惶恐;其实,你开始在自我完善,开始懂得人和生命的意义。

然而,不要期待能找到无所不为的万能钥匙或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世界上没有万能,需要的是平实的心态。当你品味做人的理念,学习做人的思维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变成你的兴趣和自觉行动时,这个学习过程就是你人生经历的一大转变的过程。

让我们加快脚步赶上去,与 21 世纪同行。让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档次,做下

个世纪的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