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魄、勇气和毅力可以练出来

生存的本领是人的一门必修课,因为人总受限于生存的法则。体力便是法则中重要的一条,体力是一种生存能力。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有敏捷柔韧的身体,有胆识和勇气,有毅力、耐力、爆发力等。

这些生存能力都是可以练出来的。国外很早就有生存训练学校,教人们在经历惊险时学会相互救助以及学会维持生命的方法,并培养人们勇敢、坚毅的性格。据报载,二战期间,许多英国军舰被德国潜艇击沉,大批英国水兵丧生,只有少数人幸存而活。后来发现这些幸存者并非都是身体条件最好的,但他们都是意志坚定顽强抗争,善于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且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人。因此训练这方面的能力就成了人的一种需要。

《教育的使命——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实质上,人们的身体是个性的基础。因此,人们应该学习如何充分地适应他们的身体。”成长中的青少年,面临下个世纪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这个最大的生存考验,更应具有这种素质。他们绝不应是在温室里娇生惯养出来的“胖墩儿”、“病包儿”、“娇娃儿”;不应是缺乏独立性的胆小懦弱之辈; 不应是遇到困难就灰心、遇到艰苦就退缩的“小皇帝”。可是,我们的独生子女这一代,在父母的百般照顾和过度呵护下,越来越缺少那种强者的气质。

尽管 1990 年国务院就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只是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办得好不好的惟一标准,致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等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为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确保学生每天有 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应当积极开展“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的活动,教育部加强了对学校体卫工作的管理、评估、检查、监测制度,另在师资、经费、科研等方面也提供了积极的支持,使许多学校的教育改革探索出新的路子。

北京八中就是一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在体育教学上也很有突破。从 1983 年体育老师杜家良就开始了一项体育教学改革与实验工作,让体育不仅使人身体健康,还使人思想健康、情感健康。

每个周末的下午,八中的“自然体育课”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候。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开始野外训练,内容有:越野、爬山、骑车、划船、游泳、跳水、潜水、滑冰、自救互救等活动。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从苹果园走回学校,有 17.8 公里呢⋯⋯烈日当头,腿直打软,但我喊着自己的名字,你要坚强起来!于是又挺着走下去。到了学校,一种幸福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因为这是我忍着艰苦用自己的双腿走回来的。这次我尝到了历尽艰苦达到目的的幸福。”

体育课也不再是过去常规的形式。台阶、土坡、高地、路沿、墙壁等都可以用来训练,孩子们学会各种各样不用体育器材的锻炼方法。就拿跑步训

练来说,杜老师就增加了许多花样,如培养学生控制运动能力的限速跑;提高学生对时间感知能力的定时跑;有游戏和竞赛功能的追逐跑等。在寒暑假, 杜老师还带领学生远足行军、运动旅游或自行车长途跋涉。

他们的野外训练历经全国 7 个省、几十个县(市),行程近 3 万公里,

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的 5 个往返距离。每一次到外面去“经风雨见世面”, 同学们都是“满载而归”,从大自然、乡村城镇、旅行经历中,得到许许多多的过去没有的感受。这是一堂生动的综合课,学生们在感受外界的同时, 也感受自己,坚韧精神、集体互助,还有被称作是“财政”、“交通”、“内务”、“外交”、“安全”、“摄影”、“纪检”等能力的考验。

那一批批离开学校的学生,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不管他们取得成绩,还是遇到困难,都会想到在北京八中体育训练的日子。他们在给杜老师的信中写道:

“平心而论,您是我遇到的少有的恩师。您在体育方面不仅强健了我的体魄,还教会了我锻炼的方法,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现在一想起爬泰山的苦来,平时的苦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您给了我一个好身体,一个将与我一生为伴的‘朋友’。我的一生将

得益于您的‘自然体育’教学。” “我为曾是您的学生而自豪,为接受过您的训练而骄傲!我感到我的体

力在现在同学中是出类拔萃的。”

人的体力包括耐久力、爆发力和糅合力,即表现出耐力、速度和敏捷。马拉松是耐久力典型的体育项目,在 42.195 公里的行程上至少要跑两个小时以上,体力和意志力都很重要。非运动的耐久力项目如国际象棋,在最初的两个半小时内,至少走 40 着,以后每半小时至少走 16 着,除了耐久力,还需要敏捷与智力。跳跃、投掷、短跑是爆发力的体育项目,有一个公式:爆发力=力量×速度。糅合力反映协调、搭配的程度,比如在体操、乒乓球运动中,速度、旋转、力量、角度以及手、足、背、腹、腰、颈等都需要很好的配合,表现出人协调性的能力。

除此之外,人的体力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内容。北京八中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控能力、排解心理障碍能力,以及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以跳水训练为例,这项体育锻炼的确可以称作“跳台上的一小步,人生中的一大步”。

开始几乎每个孩子都很害怕,就连平时胆子大的,心里也犯嘀咕。第一次站在高跳台上的孩子没有一个脸不变色心不跳的:“我的脚一直在抖,心跳顿时加快了,似乎站在哪一个位置都有掉下去的危险。当我勉强走到跳台顶端,往下一看,浑身都软了⋯⋯”在一种特殊困难的场合,人更能发现自己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差距。

老师先讲明意义,使学生有参与的愿望,然后老师用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鼓舞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 3 米台试跳开始,自由练习,及时鼓励敢于

试跳的同学,然后引导学生上 5 米的和 7 米的跳台。每次升级试跳,老师都反复做示范,并树立学生榜样。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开始加了辅助练习, 从 2 米~2.5 米的高处跳下,落在 50 米厚的海绵垫上。

经过杜老师设置的 4 节课的练习,学生们便可达到“基本过关”的程度, 如:训练前学生心理感受不紧张的只有 8%,训练后达到 73%;跳台平均高度从开始的 2.38 米上升为 4.99 米;跳板的平均停留时间从 11.79 秒减少到

3.11 秒;离板姿态平均评分从 1.14 分提高到 2.82 分⋯⋯

八中学生毕业时,仅从反映学生身体形体和机能素质的项目如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50 米跑、1000 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均以较大幅度超过北京和全国的平均值,就可以看到这项体育改革带来的效果。另外, 90%以上的学生经测试,各项身体素质都超过了北京市平均值。可是当初他们进校时,50%的学生达不到北京市的平均值,耐力跑有 70%达不到北京市的平均值。

在国家积极倡导“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各地的业余体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体育锻炼和训练机会。近年北京又兴起的类似生存训练学校的“拓展训练”、“蹦极”运动,使许多年轻人踊跃参加其中,形成热潮。

年轻人在尝试面临危险与恐惧时,如何依然相信自己,把握自己,并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从而体验到“超越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他们又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

一关闯过去,赶跑了可怕的怯懦;一关退下来,失去的是永远的勇气。

豆芽菜没见过泥土,发经过风雨,所以易折易断,脆弱娇嫩。

在海外的中国孩子很少能在运动队里拔尖或在体育比赛中拿名次, 他们常被外国孩子取笑为“书呆子”、“老师的宠物”、“妈妈的娇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