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纯真与个性

出生婴儿的肌体纯净得像一个无瑕的软玉,而步入老年时却被病毒侵袭得体无完肤了。任何生命的初始,都在新鲜细嫩的外表下,蕴藏着茁壮生长的活力。而当其外表逐渐老化粗糙后,内部也开始走向枯萎。从而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全过程,人也不例外。虽然人不能永远保持年幼的肌肤,但却可以保留一些孩子般的可贵的纯真与个性。

1998 年 11 月 8 日,在第 10 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

叫陶原的 8 岁男孩走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他那稚嫩的嗓音不断被与会者的掌声打断:“我们儿童更需要爱,更需要和平,因为我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我们要让世界充满爱。”3 年前,陶原曾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信, 建议“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不要玩武器玩具”。今天他的发言又一次让人们从孩子的体悟中引出世界关注的话题:支持和平,反对暴力。

1995 年的一天,家住哈尔滨的小陶原跟妈妈一起看电视新闻,当屏幕上出现国外儿童在战争中饥饿、死亡的悲惨镜头时,男孩一下子站起来,大声对妈妈说:“我讨厌刀、枪这些暴力玩具,我不要玩杀人的武器玩具。我要给加利爷爷写信,让他们不要打仗!”令母亲大为惊讶的是,孩子并非说着玩儿。真的一笔一画地写起信来:“我不喜欢玩具刀、枪、炮,不愿意看到小朋友用枪玩打死人的游戏⋯⋯我还想请加利爷爷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不要玩武器玩具,都不去伤害别人。我们应该玩更好的玩具,更多地去爱别人⋯⋯”

可是谁会把一个 5 岁的孩子的信当回事呢?又怎样把信交到加利秘书长手中呢?看着孩子认真而懂事的样子,母亲决定努力帮助儿子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在朋友和联合国驻华代表的帮助下,信终于发出去了。2 个月后, 陶原收到加利秘书长热情支持他的建议的回信:“我很感兴趣地读到你关于停止儿童玩各类武器玩具,使儿童免受杀戮意念影响和毒害的建议,毫无疑问建议应当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支持。所以,我将你的来信交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任。再次感谢你的来信和建议。”

消息传出,139 个国家的驻华使节纷纷表示支持,并在印有陶原建议信的一条长 10 米的条幅上共同签字题词。直到今日,人们仍在传颂这个男孩的

故事。在 1998 年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期间,陶原在北京受到联合国驻华代表贾德先生的接见。贾德先生还告诉陶原:“我将尽快到哈尔滨去访问你的学校和老师。”由陶原引发的又一次“百名驻华大使和平签名题词”活动,再次让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得到张扬。

许多人都对陶原大加赞扬,小小年纪了不起。其实,许多孩子身上都有各种各样的“了不起”,只是有的还没有得以实现就被扼杀掉了。当我们走进孩子自主的空间,我们会大吃一惊。孩子有时比大人具有更大的热忱、更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强烈的对世界施予影响的欲望。因为孩子的单纯清新、朝气勃勃,充满诗情的梦幻,是迟钝暮气、沉重事故的成年人所企及不到的。

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年少悟真的例子。《列子·说符》讲了一个鲍家 12 岁的孩子语出惊人的故事。齐国一位姓田的大贵族,家里食客千人,异常阔绰。有一天田家大摆宴席,有客人送上礼物鱼和雁。主人感慨:鱼、雁不都是为我们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纷纷附和同意。孩子站起来反驳:“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类种。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现象, 但并没有谁为谁生的道理。孩子又说,难道蚊子吃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 也是人天生就为它们吃的吗?

孩子纯真的本能是多数成人所没有的,因为世俗的污染使成人失去了许多生命本源的灵性。有的人被名利、争斗、显示、嫉妒等心念包围,已经迷失了真理的方向;有的人喜欢依附权势,所以经常随声附和;有的人害怕事实对自己有伤害,所以不敢说出真相。当有些人为了某种龌龊的目的低头弯腰时,孩子可能仍直立地站着。孩子保持着纯朴天真的一方净土,那最美好的东西使孩子离人的本性最近,离真、善、美最近。

毕加索说过:“我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因为孩子天生不喜欢循规蹈矩,总是带着处处求异求新的个性。

然而不幸的是,孩子的最可珍贵之处常被抑制或忽视。成人总把孩子装进自己的框框里,不重视发展孩子的个性、感情和兴趣。有的小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下诗一般的句子:“风很淘气,把水逗笑了。”“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这些创造性的语言恐怕连诗人都会自愧不如,可是老师却因“不合适”给打上了×。

有个儿童电视节目,孩子在回答主持人的提问时,回答得非常富于想象力:“猫为什么喜欢磨爪子?”答:“因为猫捉不到老鼠害羞了。”问:“大雁为什么排成一队飞?”“因为它们怕迷路。”“气球为什么向天上飞?” “因为它想去捉鸟。”可是,这些美妙的回答却没有得到大人的鼓励,甚至给予了否定。

还有的成人喜欢用他们的模式把孩子“拔高”,把孩子变成“小大人”, 比如不让孩子玩,爱动被说成得了“多动症”;让孩子很小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指使孩子见人说大人话,做大人的动作;孩子看成人的电视,唱成人的歌;孩子的想象力得不到肯定,孩子的意见没有人听;大人不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其实,按照生命的发展规律,孩子不应该早熟。他们原本在儿童的生长阶段可以得到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他们可以与任何有生命的或无生命之物沟通;他们可以在心灵上留下许多感悟。这些对孩子的一生都是难得的财富,是过了这个季节就不会再有的收获。

长期以来,在成人“诲人不倦”地灌输,软硬兼施地哄或罚孩子时,孩子身上许多美丽的个性色彩就被涂上了同样的灰色,他们在被“小大人”的过程中丢掉了许多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