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中国传统崇尚吃苦精神。“悬梁刺股”、“卧薪尝胆”,还有许多挨打受饿成大器的故事都在讲述一个传统的道理:苦难是福,苦难是金;磨大难, 得大道;不磨难,不得道。而且中国古代确实有一批伟人,是从苦难步入成才之路,并使生命得到升华的。如唐代大诗人杜甫 5 岁被爷爷打骂饿肚子, 每天鸡叫三遍就起床到荒土冈上背诗念书,久而久之把荒土冈的尖顶都给踱平了,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宋代名将岳飞从 10 岁起便咬牙吃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精进不辍,日后终成一代民族英雄。

然而,苦难真是金吗?不全是。当人成为物质的奴隶,欲望的俘虏,人性的弱点就会导致一场悲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过去的“苦孩子”、“吃苦在前的模范”后来成为经济犯罪被告的原因。

报上有这样一则报道:北京的李某因其刚出生 3 天的儿子生殖器有点缺陷,竟趁妻子不在之际,用手掐婴儿的颈部,并将孩子的头部撞击水池。孩子被闻讯赶来的护士长等人救出,但终因伤势过重于几天后死亡。精神病医生对李某的诊断是:人格发育有缺陷,犯罪时控制能力不完全。法院减轻处罚,判他有期徒刑 3 年。

据说,李某生于安徽农村,还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从经历贫困生活的磨难和具备勤奋努力的精神来看,他可以打满分。从他是硕士毕业,又在北京某新闻单位任编辑来看,他的文化素质也不低。但是,他缺少做人的最重要的东西:健全的人格。一个人能做到“富贵于我如浮云,金钱于我如粪土” 是不容易的。但是在铸造自己人格与精神的支柱时,打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信条却是十分必要的。

据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德育老师说,在高校来自贫困地区的尖子生中, 有的人在心理素质上存有差距。他们来到北京后,看到自己物质方面的条件都比别人差,原来在中学受宠的地位也已改变,就出现心理的失衡或人格的缺陷。特别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辱而后荣”的人生哲学受阻,或得失关系受到冲击时,他们就会暴露更多的问题,如思想负担很重,怨天怨地,不择手段去实现某一目的等。因为这样的学生把有朝一日能改变自己的处境看得较重。这种欲望,如果是可行的有节制的,是向上的快乐的力量,能够成为前进的一个目标;但是,如果是超常的膨胀的欲望,就是沉重的痛苦的根源, 可能引出不好的后果。当然,贫困生中更多的人是能够正视现实,能够把握得住自己的。他们不攀比,不为自己的物质条件窘迫而烦恼,边打工边学习, 视苦为乐,视独立为荣。这批人是很有志向很有希望的。

有人主张在大学校园把贫困学生与暴富学生的生活区分隔开来,以避免巨大的物质反差给贫困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也许能起一点作用,不过一堵墙又能阻挡住多少物欲的冲击波呢?在充满物质诱惑的今天,如果没有在心灵里竖起一堵抵御物欲的墙,不论客观条件如何,都会被利益的毒箭所击中。

其实,不只是学生,每个人都面临着人性弱点的考验。一个暴富学生的

家长对她的孩子说:“为了让你学着勤俭,这个月只给你一千元的零花钱。” 这对于贫困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来说简直如听神话故事。一个大款的孩子一个晚上在歌厅的消费,足够贫困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悬殊的差距很容易造成人心理上的阴影。

对于那些有钱的学生,他们的心理也有不少缺陷。在他们挥金如土、洋洋得意时,他们确实令人可怜。依赖别人以显示自己难道不渺小吗?只知道花钱却不知道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难道不可怜吗?更进一步,钱花惯了, 如果心灵中有一个必须用金钱才能堵住的洞,那么当这个洞决口的时候,可不是闹着玩的。

物欲是什么?是黑压压的一个没底的深渊。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富人希望自己的钱更多,穷人希望自己口袋里也有钱。当人的物欲没有节制时,就会引出麻烦和祸害。一切脱离实际的欲望,都是生命的不幸。如果攀比别人,自己又没有能力实现,就会心态失衡,嫉妒怨恨,心里难受;如果心态失衡,胆子又大,敢闯“红灯”, 那就是祸,钻进深渊最终会导致咎由自取的下场。不过,许多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不让自己引出麻烦,而是引出快乐。

北京有个中学生,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好,但他很少讲究穿什么名牌衣服, 新的、旧的、好的、坏的,穿什么都无所谓,身上总是干干净净,脸上总是乐乐呵呵。他没有同学们都有的山地车,不分春夏秋冬每天徒步上学,虽然路途不太近,这是他的一项体育锻炼,跑跑颠颠的很快乐。这个同学不仅身体练得很棒,还获得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奖牌。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开家长会的时候,学校特意让这个学生的父亲,一位当领导的知识分子介绍家教经验。这位父亲说:“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不对吃穿等物质享受有太多的欲望⋯⋯”

在世界上,不把名利看重的人毕竟不少。有一次,微软巨富比尔·盖茨想参加哈佛大学的同班聚会,被一些同学拒绝了。因为他中途退学,与同班一起毕业的同学相比,他与大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里没有人想向名人讨好, 也没有人想利用聚会的机会跟富翁套近乎。人们并不屈膝于地位、名誉、金钱,而寻求生活的自在、平等、快乐,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做自己想干的事业,辛苦也好,穷也好,困难重重也好,其乐陶陶。

中国古代的**“福为祸所存,祸为福所倚”**的福祸论,进述了世间有一个自然法则: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老子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讲述了委曲可以求全,弯曲可以伸展, 低洼可以充盈,敝旧可以生新,少取其实多得,贪多引出惑乱的哲理。因此, 处于委曲、低洼等不利地位其实也有好的一面,完全不必攀比或自卑。

有一对白发老人每天都出现在街心花园。老头慢慢推着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着双腿瘫痪的老伴。他们友善地向熟人点头问好,目光中充满着坦然与平静。看得出来,他们曾经一起度过了幸福的日子,现在依然生活得快乐, 生活得美满。这情景使人想到雪中盛开的腊梅,本是寒冬枯枝的季节,绿叶不复存在,花儿仍尽情地开放,向周围吐撒着芬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分贫富,不分年龄,人人都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绚丽。当我们跳出物欲的世俗,让生命的大智慧来滋润心灵的时候,我们会时时记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谅解、宽容、忍耐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很多人在经历了磨难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包容一切的宽广胸襟,能溶解所有的残冰败雪,使万物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