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佩成功 容忍失败

我们经常为成功的故事献上美妙的赞歌,但却很少为失败的事例送上鼓励的祝愿。不久前在欧盟青年企业家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口号,很得与会者一致的认同:“敬佩成功,容忍失败。”

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是在一个很害怕失败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当他们长大之后,往往在面对成功或面对失败时,就缺少从容对待的态度。幼儿刚想学着自己用勺子吃饭,不小心把碗打翻,于是父母大声训斥:“不许抓!看你把碗都打翻了!”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我不行,做不好,不能再做。上学后,考试没得优秀,老师会批评:“怎么把题做错了?太粗心!”父母会吓唬:“学不好,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孩子渐渐知道不能失败,因为失败了不仅会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惩罚,还会带来种种厄运。

可事情就是这样,越紧张越出错,越怕不成功越成功不了。有的高三学生因害怕高考失败,得了神经性恐惧症;有的高考落榜了,沮丧至极,觉得自己今后没有前途。当人们对愿望过于执著,对成败过于认真,而他们的承受力和忍耐力又过于脆弱时,他们往往不能轻松愉快地面对人生,他们潜在的智能也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

社会上,人们的目光像一架架照相机的镜头,喜欢争相瞄准摆满鲜花的奖台,而没有关注连接它很远的那条满是泥泞的土路,就像人们厚爱秋天的果实,而忽视严冬的孕育一样。然而,失败对于成功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积蓄、转化与萌发。

中国的运载火箭发展很快,世人有目共睹,不仅已把中国的各类卫星发射到太空轨道,而且成为世界上一支商业发射卫星的力量。然而,中国火箭在研制的起步阶段并不一帆风顺,也是在屡屡失败中前进的。第一个探空火箭只飞行了 8 公里就栽了下来,这和“探空”实在差距太远了。1960 年 5 月, 毛泽东主席在上海新技术展览会上仔细地察看了这个火箭,并没有寻问失败的原因,而是充满鼓励地说:“8 公里那也了不起呀!”研制人员无不为之鼓舞,他们一直牢记领袖的教导:“应该是 8 公里,20 公里,200 公里搞上去。”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不仅探空火箭发展了多种型号,运载火箭、空间环境探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也不断地突破。

失败向成功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如果失败了就放弃,那就真正地失败了。如果把失败看做是一种尝试和积累,失败就变成了成功的序曲。

一位在跨国公司任职的技术人员,有一次在工作中不小心把一台珍贵的仪器搞坏了。老板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对这个因差错而懊丧的雇员给予鼓励: “现在你是最有资格使用这台仪器的,因为只有你有这样的经验。”后来这位技术人员果然干得非常出色。

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英特尔有一条经验,就是鼓励员工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冒险,并不因他们冒险失败而受惩罚。有人曾想把芯片融入手表,投了许多钱,后来发现不成功,因为这是首饰生意,不适合英特尔公司,但这些人并未因为这一开发项目的失败而被排除在英特尔之外。还有的高级职员

离开英特尔去开创自己的公司,没有成功,英特尔依旧欢迎他重回公司工作。现实生活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灿烂辉煌,由此学会面对失败以及面对

成功,可以使这两者都成为幸事,否则失败或成功都会变成灾难。因为不论觉得自己了不起,还是觉得自己没希望,都是人生的阻力。而成功或失败就像你看到的硬币两个不同的面,不管拿在手中的是哪一面,都把它丢进储蓄罐里。有一天你会发现“零存整取”的惊喜。

有个高三毕业生高考落榜了。他一个星期没有出门见人,也不想再看书了。父母让他上补习学校来年再考,他决定参加工作。后来,他在饭店干起服务员的差事。也许因为换了一个环境,他的兴趣和情绪都很高,感觉每天都有许多要学的东西。不管是参加职工业务培训班,还是业余时间去上英语课,他都学得进去,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工作中用得着的。由于他的勤奋好学, 不断受到提拔,还被送到国外的饭店培训半年,回来后又业余参加了大学饭店管理专业的函授学习。五年过去,他当上了这个合资的星级饭店的一个部门经理,与同一专业刚大学毕业的同学更具有竞争实力。说起高考的失败, 他感慨地说:“幸亏我选择了理智,没有掉进挫折的陷阱。失败使我在审视总结自己中清醒,给了我一次面对挑战的机会。”

尝试“失败”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国外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小孩子摔倒了、打架了、光着脚跑出去了,大人都不去管,让他们自己体验,他们才知道什么事应该怎样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中学生参加夏令营,父母也不帮孩子整理行装,该带什么东西,由孩子自己掌握。父母知道孩子应该带上手电和多加衣服,但建议没有被采纳,父母也不再坚持。孩子付出了一些代价后,学会了如何为外出做准备,如了解当地的天气,带上必要的物品等。另外,父母不对孩子期盼过高,更多地关注孩子生活得快乐、健康和幸福。而活得轻松、洒脱、自然的人,一般具有不过分看重功名的心态,他们反而容易成功。

失败并非全是坏事,成功并非全是好事。有人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昔日的成功,但一般效果不佳,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而有时述说自己以往的失败,甚至是难以启口的耻辱,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或尊敬。

美国《时代》周刊 1996 年首次评选出了全美“最有影响力的 25 个人”, 其中有一位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她出身于一个贫困的黑人家庭,从小受到许多歧视,最给她自尊留下创伤的是:十几岁时未婚怀过孩子和 20 岁时吸过毒。度过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后,她终于把自己生命中的耻辱在主持节目时道了出来。“敢于正视事物的真相,哪怕是自己心灵中最可怕的黑洞。” 她感到从此解放了,证实了已故美国总统福兰克林·罗斯福的名言:“最值得恐惧的,正是恐惧本身。”她得到电视观众对她更加的信任,她的形象没有因为她的错误而被贬低,相反她成为“一个领导潮流的人”,10 年来一直保持访谈节目收视率最高的记录。正是因为奥普拉“具有一种推心置腹,愿意与他人分享一切隐秘的真诚”,她的节目不仅吸引着千百万美国电视观众, 而且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谁都不会见到冬天的枯荷就说荷花不美,谁都知道残败之后会有新的艳丽。人的生命也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孕育、成长、开花、结果,从一个过程走向另一个过程。这中间自然有失败、有挫折,有辛勤、有汗水, 当然也有成功。重要的是人要有敢于正视失败的眼睛,不害怕失败,宽容失败,允许失败。

人们都知道,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有诸多的重大发现,如相对论、光电子理论、固体比热等,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有过多少失败。其实,爱因斯坦从小就没有人在他身上发现有什么天才的影子,他自己也从没有立志当一名牛顿那样的物理学家。走上科学的道路后,爱因斯坦在迷雾重重和荆棘丛生的地方探路,犯了多少错误,走了多少弯路,有过多少失败,经历了多少彷徨,早已数不清了。1933 年,爱因斯坦在英国发表了关于广义相对论起源的演讲。结束时他说:“在黑夜中探寻真理的岁月里,我们感觉到的却说不出,渴望越来越强,信心时有时无,心情焦虑不安,最后终于穿过迷雾见到光明。这一切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明白。”

科学的路如此,一个人成长的路也如此。小孩子咿呀学说话时,不知发错过多少个音,但是最后掌握了流利的语言;幼儿学走路时,不管摔多少个跤,最终一定会实现从走到跑。没有错误和失败,哪有正确和成功?谁也不会因噎废食,也不会责怪孩子学走路时的摔跤。那么,当婴孩长成青少年面临新的“路”时,学走“路”摔摔跤,又有什么可怕,那不过是成长和学会过程中一个必然的新经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