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使人既能在学校也能在经济、社会 和文化生活中进行学习的社会。”

中国青年农村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龚华程,原先是个一心想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的农家子弟。可是他希望落空,差两分高考落榜了。他去当兵又因病被部队退回,打工、做生意也不得志,只好回到了家乡,最后走出了一条在实践中边干边学的成才之路。

1984 年,龚华程在报纸上看到农村实行承包制而致富的报道,很受震

动。于是他主动以 1200 元承包了一个 16 亩的鱼池:年底完不成任务,拿房产抵押。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养殖技术,跑县水产局请教老师。一年下来他承包的鱼池比过去增产几倍。他一跃成为“万元户”,并被评为县劳模。

成功的路并不是平坦的路。后来有两年他两次试养的新品种鱼因病菌感染,14.34 万条只存活了 6 条,损失 8 万元,闹得倾家荡产。人家说他“瞎折腾”,父亲骂他“败家子”,妻子抱着孩子回到了娘家。失败使他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他翻阅资料,请教专家,终于研究出一种方法,解决了鱼苗容易感染病菌的难题。1989 年他大获成功,创造了全国淡水养殖亩产的最高记录,年纯收入 50 多万元。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他免费向 19 个省(市)提供鱼苗 2250 万条,推广

稻鱼共生 45 万亩,社会效益也得到丰收。

有人只会把学校学到的知识捏成应付考试的模具,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低才低能。学习应该是科学的、有效的、学以致用的。实践经验和边干边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就是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说的:“如果一个人通过积极参加社会结构的 活动进行学习,并于必要时在改造这些社会结构的实践中承担个人的责 任,他就会充分地实现他自己在社会各方面的潜力。

上海的一位下岗女工庄卫红,没有文凭,但成为了一个杰出人才。

只有初中文化的庄卫红从搪瓷厂下岗时,才 25 岁。她想不通,为什么一下子从抱着铁饭碗的国有企业职工降到没有饭碗的下岗待业人员?渐渐地, 她的心态平衡了,知道再也不能靠在国有企业身上了,必须到改革的大潮中去拼搏,到市场经济中去挣饭吃。

1996 年,庄卫红利用一间 20 多平方米的小屋,竖起了一块“净菜社” 的牌子。白天她与下岗的丈夫一道跑客户、搞订购,晚上择菜、洗菜、配菜,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她选择的是最不起眼的最不被人看得起的活:“这些家务事是我最会干的,干起来得心应手。如果干白领什么的,可能干不了。” 其实,她正在创建上海第一家净菜社,在中国算个新行业。

曾参加了上海青年再就业免费培训学校学习的庄卫红,从报纸上看到有关日本净菜公司的报道,她了解到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菜市场已经被净菜公司取代。庄卫红坚持按顾客需要切菜、配菜,按顾客要求的时间、地点送菜。骑车 40 多分钟到一户居民家去送 2 斤鸡毛菜,按规定收取 10%的加工费,

这一趟净菜社只挣 3 毛钱。优质的服务和信誉使她的客户越来越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回头客 100%,“庄妈妈净菜社”在上海渐渐有了名气,一些大超市也挂起了这个招牌。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她开了连锁店,继而又成立了“庄妈妈净菜服务有限公司”,从最初为自己找一个工作的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吸纳下岗职工 140 多人的新兴产业。公司采用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运输,如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净菜配送等。庄卫红也

在实践中学会了蔬菜保鲜、市场运筹、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 “说句简单的话,现在活得挺有意思的。”庄卫红说,“真的,什么都

挺难的,但什么都挺有希望的。后面就是大都市,新崛起的。我们是下岗的, 而且多数工人都 40 多岁了,就像一条比较陈旧的船一样,但它必须要改进。前面就是长江,长江前面就是大海,如果我们努力一下,就能驶进大海,海阔天空嘛。但必须用力驶呀,不驶永远停留在江里。”庄卫红相继荣获“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等称号,还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1998 年 5 月的一天,庄卫红与其他 5 位“五四奖章”获得者来到北京大学与大学生们对话。她用自己的实践告诉同学们,要学会自我选择,经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社会是一个很好的大学。同学们对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倍感钦佩,纷纷畅谈感想。

“龚华程现象”、“庄卫红现象”是改革中出现的。有许多这样的人从惶恐、困惑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新坐标。挑战等于机遇,再就业等于再学习,迈出艰难的一步等于发现自我的新价值。他们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再创着历史。一个人也可以为自己逃避现实找到许多理由,可以为自己懦弱无能找到许多借口,然而,这样的人将会被掩护他的理由和借口死死压住,永远翻不过身来。

一个人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永远不是一个常数,它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目前人们的观念正在不断进步,“考上大学就有出路,考不上就没有出路”,重学历而轻经历等观念,也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那时,中学生可以不为考试分数而忧虑,不为考不上大学而苦恼。他们可以从容地先参加工作后再进学校;或者边工作边业余学习;或者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 另修一门新的自己有兴趣的专业,等等。

生活即学习,社会即学校。21 世纪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狭窄的短期功利行为,而将是贯穿生命全过程的主动自觉的意识和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