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名吃“棺材板”·

有人也许不明白,堂堂的古府台南怎么会有名称如此不雅的小吃,而且还全台有名呢!

其实,这道小吃原名叫鸡肝板,它是将三片面包油炸,上下保持原状, 中间则挖洞,然后塞入鸡肝、鸡肾等内脏,再加上一些豌豆、马铃薯、胡萝卜以及地瓜粉,拌成稠状。主要在香、甘、鲜上下功夫。因其形状酷似棺材, 故得此怪名。

“棺材板”有大有小,小者可整条咬着吃,大者可切成段或切成厚片吃。其气味、酥脆则因各店所用的馅料不同而异,但香味浓郁、皮酥松、馅甘美等特点却是相同的。“棺材板”一般都是乘热吃,因为面里的馅,面粉质很多,放久了会变酸,比较难吃。因此,卖棺材板的摊贩都采取现点现做,平时则准备一锅烧热的油,一堆切好的面包和事先调好煮熟的馅,只要客人点到,保证一分钟就可端上来。

据说,“棺材板”是抗战胜利后才“新创”的小吃,其创始人是当地“赤嵌小食馆”老板许六一。此食品原无定名,当时只混叫“鸡肝饭”、“炸面包”。因为好吃又廉价,食客不少。有人与许六一开玩笑说是吃“棺材板”, 他灵机一动,即以”棺材板”为名,连店铺招牌也这么写。取这样既不祥又古怪的名字后,好奇者闻名而来,生意大为兴旺,于是别的食店也竟相仿效, 遂成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