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廖族人与西螺七崁

西螺是云林名镇之一,也是早期拓垦台湾的重镇及名振四方的台湾武术的发源地。

目前,西螺的面积有 5000 多公顷,农田约占五分之四,居民有 9000 多户,务农人口约占 70%。西螺的大多数居民“张廖”姓。提起这个略显怪异的姓氏,还有一段典故可表。

传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廖族的张姓祖先避难于福建,被廖家收为女婿,因廖无嗣,张氏为了报答廖家的恩德,乃遗命独子“生从母姓廖,死从父姓张”,此即西螺“生廖死张”典故的由来,以后代代子孙皆从“张廖” 姓。

张廖一族自乾隆、嘉庆年间陆续渡海来台,定居西螺,从事农垦。由于当时台湾仍属拓荒时期,地方治安混乱,张廖一族为求自保,遂将其族人分散在西螺的 7 处地方,以犄角之势守望相助,彼此呼应。为了强化相互之间的凝聚力,每年全族人都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迎神赛会,散居各处的张廖族人届时都要聚集在祖先的守护神妈祖庙的庙址前,然后由七大区域轮流牵头迎神出巡绕境。这一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西螺七崁的名称是从这七个地方演化而来的,但“七崁”有误,实际应为“七欠”。据说,昔日七个地方中有一个村庄遭台风袭击。有一半基业被毁,所以称为“七欠”,表示缺了半个村庄。

西螺镇福田里 171 号是张廖宗祠所在地,堂号称为“崇远堂”。初建于清道光年间,庙貌庄重古朴、雕饰繁复。内奉张廖家族历代祖先牌位。每年春秋二祭,凡张廖子孙皆要参加。宗庙订有 7 条祖训,通称“七崁箴规”。昔日该宗庙为学堂,教育宗亲子弟。西螺七崁今天的声名,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它的武术。尤其是西螺七崁的武术宗师阿善师,更是台湾老少皆知的人物。阿善师年轻时曾在少林寺习武,为少林派的谪传武师,为人刚正,又兼通医道,一生云游四海,济世救人。清道光八年(公元 1828 年)只身渡海来台, 辗转定居于西螺。在此开设武馆,带动了西螺人的习武之风,并造就了一支颇力强大的自卫团体。当时的海盗只要看到七欠的标志便心存胆怯,不敢贸然侵扰。阿善师授徒有一特别的规矩,即要习武先习文,因此门生弟子素质与品格都极高,由此也奠定了西螺作为台湾武术圣地的根基。

自从阿善师提倡武术以来,西螺习武之风历久不衰。台湾光复初期,小小的西螺地方竟有大大小小的武馆 100 多家,全台湾武术爱好者荟萃此间, 声名远播。现虽已逐渐衰微,但武术之乡的古风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