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特色的台湾婚俗

汉民族的婚姻习俗,据说早在远古的伏羲氏时代,就已订有制度,并且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形。台湾的婚俗,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并增加了许多地方的特色,使整个婚俗仪式既有古代汉民族的传统, 又有着台湾自己的风格。

同姓不结婚。与中国传统风俗一样,过去台湾民间是严格禁止同姓结婚的,据说同姓结婚会导致后裔不繁,甚至绝后,十分犯忌。。除同姓外,台湾人还认为,“周、苏、连”、“陈、胡、姚”、“徐、余、涂”等各三姓, 以及“萧、叶”、“许、柯”等各二姓的人,是生于同一祖宗的,所以也不能通婚。

榕树下的爱神——“泗州佛”。台湾有许多山谷、道路、山洞等旅游风景点都是以“情人”来命名的,如高雄的“情人谷”,兰屿的“情人洞”, 基隆的“情人湖”,台中的“情人石”,台北的“情人庙”等。可见台湾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可是,要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还需要“千里姻缘一线牵”。于是就有许多掌管爱情和婚姻的神明——爱神来帮助、如“月下老人”、“泗州佛”、“月神”、“海神”、“氤氲使者”、“急脚先锋神” 等等,甚至于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情人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牛郎和织女都被当作爱神来崇拜,有时连土地公公也兼差当爱神,管管青年人的婚恋大事。其中关于“泗州佛”的传说颇为有趣。

台湾岛上盛产榕树,树下凉亭常设有小神龛,有时里头就供奉着“泗州佛”。爱恋中的男女无不对他顶礼膜拜。如果有痴情男女遭遇到恋人移情别恋的情况。只要在“泗州佛”的脑后挖一点泥土,偷偷洒在对方身上,对方马上就会回心转意,重续情缘。据说这是因“泗州佛”曾追观音菩萨而遭挫折,所以对失恋者十分同情。

传闻福建泉州有条洛阳江,江水湍急,江面宽广,无法造桥,只能靠小舟渡船往返两岸。宋朝蔡襄的母亲还怀着他时,路经洛阳江,在渡船时吃尽苦头。上岸后她发誓说:“如果生下男儿,能高中状元的话,将来出仕一定要到此地建座桥,便利行人。”果然,蔡襄后来当上了泉州大守,便想在洛阳江上造桥。但是,江水大急,每次把造桥基的石头放进江水里,都会被江水冲走。对此困境,蔡襄束手无策。

某天,有位白发老翁划了一条小船,停泊在江心,船前坐着一漂亮女子。老翁对江岸的人说:“谁能用钱掷中我的女儿,我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四面八方的人看女子这么美丽,便竞相投掷,却没有人能投中她,钱都落入江中,越积越多,变成了洛阳桥的桥基了。

其实,白发老翁是土地公变的,他女儿则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眼见两人快大功告成之时,来了一位泅州商人。他来到江边,试试运气,往观音菩萨的背后抛了一地碎银,竟然投中一块,落在观音菩萨的发间。老翁无可奈何, 只得请泗州商人到凉亭里议婚。然而,当泗州商人一坐下就无法站立起来了。原来观音菩萨识破了这个泗州商人是“泗州佛”的化身,故而给他一个小警戒,从此,人们建了许多凉亭,来供奉这位突遭婚变的“泗州佛”。“泗州佛”流传至台湾,成为台湾青年男女恋爱的保护神。

相亲。古时台湾的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的之言来结亲的。“相亲” 是婚事的开始。即使今日自由恋爱之风盛行,相亲仍是重要。的活动,让双

方男女有互相观察的机会。

相亲当天,媒人陪同相亲的男子和他的父母亲友数人,前往女家,由女家接待至厅中。相亲的男子选择较易观察女子奉茶时的位置就坐。过一会, 女子即由一妇人伴随,端茶出来款客。就在这倾刻问,双方“惊鸿一瞥”下, 女子要马上再进入房间。不问同意与否,女于第二次端着茶盘出来收茶杯时, 男的就将事先预备好的红包,置入茶杯中。如果男的觉得中意,就给大红包; 如果不中意,则只需酬少额茶费即可。女子一见红包的钱数,便知男子之心意。如果女子自己也同意,就再以芝麻、红枣、花生泡茶款客。若两情相悦, 这椿婚事就告成了。

“三人共五目”的媒人习俗。一对有情人,经过相亲定情后,媒人总是要说一句“三人共五目,日后别说长短脚的话”。这意思是说,大家都用眼睛看了。以后反悔,可别怪罪我媒人,其实,追其原始,此话另有其他内容。

据说,台湾以前有个职业媒婆常常以欺骗手法为人家撮合婚事,骗取了大批钱财。有一次,她为一个跛脚男人和一个独眼女子撮合婚事。媒婆唯恐婚事不成,自己赚不到一笔钱,便暗中采用骗人的手法。在相亲前,她叫男的到女家时要站在台阶上(自然在于掩饰长短脚的毛病);同时又教女的, 当男人来时只要露出半个脸(另外一眼就被捂着看不见)。果然,媒婆的目的达到了。双方乍看之下,都觉得对方不错,一门亲事便定下来了。只是媒婆心中有数,担心日后纠纷时会找她算帐,于是她当着双方的面说:“三人共五目,日后别说长短脚的话”。意思是指其中一个人少了一目,“长短脚” 则是指男方的现况。果然,婚后,夫妻俩吵到媒婆那里,与她论理,可是, 媒婆却理直气壮他说,当初我已经很明白地告诉你们了。这对男女无话可说, 也就算了,此话成为笑柄在台湾民间流传开来。后来又成了新式婚姻中介绍人的口头禅,沿用至今。

大娶与小娶。台湾的婚礼,有大娶小娶之分。大娶就是按照古例六礼的程式举行婚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不过,在台湾, 礼仪已简化许多,名称也有改变,大体上与福建闽南地区类似。

小娶分为许多种,如“招婿”,就是入赘女家;“招夫”,是到寡妇家里去做她的丈夫。还有一种“户内婚姻”之说,也分为两类,一是“媳妇仔”, 是以少许聘金给他人,抱他的幼女回来养,等将来长大的时候,就与自己的儿子结婚,由于“同姓不婚”,所以媳妇仔必须是异姓的女孩。另一种是“螟岭子”,也是以少许聘金给他人,抱他的男孩(异姓的)回来,将来准备与自己的女儿结婚,或由外面娶太大进来。

小娶的仪式一般都极为简单,也较为少见。在台湾,较为普遍的是大娶。以下是大娶一般的程式:

间名(排八字)。问名,是迈向结婚的第一步,也叫议婚。主要的内容是“排八字”,亦称“合八字”。时间是在相亲之后,男女都觉得满意时, 男女双方通过媒人互换庚贴。庚贴是“一张红纸,宽约一寸,长约八寸,上面写着当事人的出生年月日(“八字”),格式如下:

男某某,乾造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时健生女某某,坤造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时瑞生

庚贴所写的“八字”必须是偶数。如果出现奇数,可随便增减“健”字

或“瑞”字。

男方收到庚贴后,置于神案祖宗牌位前,以卜吉凶。女方收到的庚贴叫做“字仔”,俗称“小庚贴”,作为查探男方之依据。庚贴放三天,三天内, 答男女双方家中,出现什么异常事情(如生病、毁损东西等),则认为不吉, 婉辞退还庚贴。若三天内平安无事,则将双方八字合写在一纸上,交由算命先生判断良否,作判断书。然后女家将这张判断书送交男方,“问名”仪式才算完成。

议婚认为合适后,由媒人通知女方,将其戒指尺寸量定,以供男方定制订盟戒指,以备送定“挂手指”时用,亦称“比手指辩”。

送定(订婚)。送定就是当今的订婚,也称“过定”、“定聘”、“携定”、“小聘”、“文定”等,是男方首次给女方赠送礼物礼金的仪式,订立结婚约定。

民间通常视偶数日为吉日,用以“送定”的日子。男方备妥礼饼,一对金戒指,金耳环、糖果、布料等十二项礼,由媒人及自家父母或亲长陪同前往女家。在台湾中南部,男方还得赠送一盘摈榔,如缺此物,会被认为大失礼。女方受礼后,亦备十二件物品回赠,同时还要退还部分男家送来的聘礼, 并举办午宴款待男家。

人席后,待嫁女儿公开露面,被一一介绍予男家亲人知悉;女子则捧上甜茶,按尊卑双手奉上,男家各人则须送“压茶瓯”的红包。接着便开始行“挂手指礼”,未来的新娘坐于厅堂中央,面向门外(如若招夫时,则坐向内侧),由男家亲长为之“挂手指”。戴戒指)。不过,现在多由新郎为新娘佩戴。戒指事先用红线缠好,套在小姐左手无名指上。据说男女的姻嫁乃前生注定好的,所以用红线把两人的戒指结合起来。有的人使用铜做的戒指, 即是表示永结同心的意思。

至此,才行完订婚之礼。女方要把男方带来的礼物放在神佛祖先前祭拜, 并烧金纸,告诉神佛祖先婚事已定,祈求保佑。然后,将喜饼分赠与至亲好友。

纳采、纳币(完聘)。纳采、纳币二礼,现在基本上是合并在一起,称为完聘、大聘,是接受“聘金”的仪式,含聘金已付的意思。仪式在完聘日的前一天就开始了,男家张灯结彩,拜谢天公、三界公及众神明,奉告儿子长大缔婚;女家则备送十二色礼物致贺,称为“贺谢神”。男家谨受前六色礼品,倘收戏彩,则必须加演大戏,以为答谢,此即俗称“前棚家礼,后棚大戏”。

第二天的完聘日,男方准备了婚书(结婚契约书,女方也须准备,男方送女方的称“乾书”,女方送男方的称“坤书”)、聘金、各色吃穿用的礼物等,署上“纳币之敬”字样,放在两人抬着的钓台上。这种钓台称为“古中国特色的台湾婚俗 - 图1”。送栉就叫“扛古中国特色的台湾婚俗 - 图2”.准备那些礼物就叫“办盘”。礼物装上“古中国特色的台湾婚俗 - 图3”之后,四周围着大红布,每两人抬一个,在鼓乐及鞭炮声中,一路浩洁荡荡游行至女家。

聘礼送到后,女家烧香鸣炮、奉告神明诅宗,欢宴男家,并把坤书(女方的婚书)托媒人转交给男家,而约定婚礼。聘礼中的“福员”(大粒的龙眼肉干)、“阉鸡”(去势的活公鸡)、“鸭母”,由于是代表着男家的福气,照例都要完壁奉还。猪肉收下,但猪脚必须退还男方,其意为男方“肉要给人吃,骨不让人啃”。另外还需回赠男家礼饼、鞋帽,特别是新郎的礼

服、鞋、袜子等。

请期。请期是决定结婚的日子,俗称“送日头”或“提日”。先由媒人请算命先生选定适合男女两家的吉祥日子,然后由男家正式送“请期亲迎书”、“请期礼书”及礼品送往女家,女家以返书及朱履、锦袄等做答礼。有时,在请期之后,男女两家会择吉日吉时,同时举行“教茶礼”。男

家在厅堂中央放斗米,男儿坐在上面向内,由辰年或已年出生的女人在后面, 梳他的头发三下,然后盛装戴帽拜天公、三界公、佛祖、祖先后,人房间等待亲迎的日子,女家亦同时在厅堂中央放着凳子,女儿向内而坐,由辰年或已年出生的男子在后面梳她的头发三下,然后盛装戴冠(今已不戴冠)拜天公、三界公及诸神,并向父母亲敬茶,再拜神明后,入房内等待亲迎之日。

亲迎——结婚大礼。亲迎之前,男家轿婚床及蚊帐都是新制的,俗称“安床”。别人在婚前不得睡新床,迷信认为这样会抢新郎的喜。不制新床,也要整顿室内,在墙上、门上、门柱、眠床上贴红联。女家也同样布置.俗称“上头”。亲友对男家迭贺礼.对女家赠“添妆”礼,都必须在亲迎的婚礼前,过门后不收。

结婚当天早上,新郎要沐浴,盛装并戴红帽,由父亲引至祖先牌位前, 四拜后读文。父亲告诫新郎:“汝亲迎承接宗祀,应敬上慈下,勤勉家政”。新郎接酒答道:“岂敢违命,惟恐不堪胜任”将酒饮毕四拜后起立。然后, 父亲拿米筛盖在新郎头上,以避邪招福,上车(轿)前往迎娶新娘。亲迎时与新郎同往女家之滨相,俗称“娶嫁”,古时有“打手”的作用。俗话说“不打,不成亲家”,即表示抢夺新妇上轿之古风。

以前亲迎用花轿,现如今多改用汽车。迎亲礼车后头拖绑着连根带叶的青竹,俗称“透脚青”。青竹象征着新娘贞节或初嫁。还有一说,青竹可以驱避凶邪的“白虎神”。礼车后还悬挂一面米筛,筛面画八卦和太极图,或写上“百子千孙”,有禳邪祈吉之意。

亲迎之时,男家为感谢岳父母养育新娘的深恩,特赠猪脚面线、糖饼, 称为“轿前盘”,以表心意,祝愿岳父母福寿双全,结婚当日,女家团圆聚餐,饯别新娘,称之“食姐妹桌”,席上长辈一一教诲相夫教子及待奉翁姑之道。

新婿到达女家后,新妇盛装出堂,拜神明祖先,叩别父母,接受新郎献花,然后,于择定的时辰,由女家西阶出门,兄弟护送,嫁妆随之,并有年高多福的“好命人”扶持上花轿或礼车。上车前,新娘按旧俗要啼哭炉,谓之“哭好命”,认为哭了才会发财、吉利、好命。若新娘没哭时,女家兄弟就用一碗水泼在礼车车顶上,表示女儿嫁出如同泼出去的水,借冀求婚姻美满幸福,不会被休弃。新娘上车启行下远须从卒窗放出扇子或手帕,叫做“放扇”或“送扇”,民谚道“送扇不相见”,表示女儿出嫁后归于夫家,就不归娘家。有的地方,新娘从车上掷出钥匙,让弟妹拾回,以示不归。而且新娘于车上不得回首向后观望;女家则把门关上,意思是新娘决心不归娘家,娘家不让嫁出的女儿再归家。礼车出了女家门后,要大放爆竹,以示邻里。礼车到了男家门口,不能马上下车,由男家姑姨之童子以盘捧双柑或者

是苹果,来迎请新娘。新娘则以红包置于盘上还赠,再由新郎来请新娘下车。新娘出车门后,男方的“福命妇”,一手牵新娘,一手举米筛罩于新娘头上, 俗称“过米筛”,表示男人压服女人之意,现在有的已改用花伞代替。

新娘入男家之前,男家预置一片新瓦,新娘要用力踩破,意思为“破邪”

(其音近似于台语“破瓦”)。另备烘炉一个,内置起火的木炭,由新娘横跨火炉,表示能生吉祥。然后与新郎同拜天地、祖先、再拜高堂,最后新婚夫妇交拜。对拜结束,就送人侗房。进入洞房,新郎把新娘头上之“盖头” 揭下。揭“盖头”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双手掀起;一是用秤杆挑起。然后, 新郎新娘要食“新娘圆”,代表五世团圆。汤圆吃一半,俩人互换再吃,即能心心相印无彼此,且同饮喜酒,谓“合卺杯”,至此婚礼告成。

结婚当日中午(或晚上),大开喜筵,款待亲戚朋友,互相介绍。席散后喝甜茶、闹洞房、闹新娘,以为助兴,增添新婚喜气。侗房花烛之夜,新娘不得进厨取水沐浴,由女童代她取水,新娘以红包致谢。男方家人并择一生肖属龙或蛇的男童,让他在床上翻来复去,以此祝贺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床中皆为白色,新娘亦穿白底衫裙,表示女方贞洁双方身世清白。上床前新郎要自己脱下鞋,放在新娘踩不到的地方。万一不幸鞋被新娘踩到,迷信者认为新郎将一辈子怕太太。此外还有一说,新娘衣服必须叠放在新郎衫下, 否则丈夫也将被妻子挟制一辈子。

回门。回门,也称“归宁”、“做客”、“返外家”,是女子出嫁后第一次回家,有的在新婚次日,有的是第三日或第四日。由娘家弟妹来迎接, 新郎带着礼物。到达娘家时,由新娘引新郎进入,同拜祖先,后拜岳父母及诸尊长,女方则向族人介绍女婿,并宴请亲戚朋友。宴餐中,每一菜上桌, 必由新婿先动筷子,新婿对岳家大小,都需赠送红包。

新婚夫妇回娘家,一般都不能过夜,当天必须回归。迷信认为在日落前回抵男家比较有生男孩的希望。女婿辞归时,女家必赠送一对雏鸡(雌雄各一),闽南话称为“娶路鸡”,为引路之意。另备二支红甘蔗,蔗头蔗尾不可缺,用红线或红纸条缚着。返抵家门前,应男前女后进家。带回来的“娶路鸡”则置子床下,然后看先跑出者是雌是雄,以卜新妇首产男女之兆。此时雏鸡,不能杀死食用,要好好饲养长大,象征子嗣能够不断繁衍。至于带回来的甘蔗,虽可食用,但必须留下一部分栽种,表示以后子孙繁荣,节节上升,日子越过越甜。

归宁回来后,媒人的任务便告完成。对此,新郎要携带礼物前往媒人家拜谢。新婚夫妇在婚后第三天,要盛装到正厅祭拜,夫妻同拜神明祖宗,次拜父母,以茶烟敬公婆及亲族的长辈。拜神结束后,新娘进入厨房象征性地做饭,而且要做一道准备好的鸡,意思是从今天开始掌厨,侍奉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