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头角和三貂角·
从野柳岬沿滨海公路朝东南方向前行,一路上都可看到台湾北海岩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南雅里的海蚀沟、珠石和深澳海岸的珊瑚礁、八斗子的海蚀平台、基隆港外和平岛的豆腐岩,千变万化,岩貌怪异,让人目不暇接。
从地图上看,鼻头角和三貂角如同两个突出的触角伸入太平洋,这是雪山山脉北段棱线斜落太平洋形成的两个小半岛,与富贵角并称“北台三角”。鼻头角正好处在台湾海岸线由北向东方向转折的转折角上,岬角的顶端
有一堵大峭壁,高达五、六十米,底部被海浪冲蚀淘空,形成凹壁,使海岸
上部悬空。因此置身岩边,犹如走到了陆地的尽头,既惊险又壮观。峭壁后面绿草斜坡上,建有一尊导航灯塔。附近风景美丽,有“鼻头角十二景”。从鼻头角洞险峻的滨海公路南下,经贡寮乡折转向东即可到达三貂角。
三貂角向东北方向延伸突出于太平洋上。在岬角的顶端,又伸出两个小角, 北角为洋寮鼻,南角谓之“莱菜鼻”。在岬角端也建有灯塔,与鼻头角灯塔遥相呼应,夜航的船只从远远的海面上遥青海岸高处的两座灯塔,恰似宝岛的一双明眸,在黑暗中深沉地注视着浩翰的海洋。于是,人们赠给这两座灯塔一个亲切的名字:“台湾的眼睛”。
在两个岬角之间,是风光如画的三貂湾侮滨浴场。浅海平沙,碧波万倾, 绵亘遥远,是盛夏消暑的好地方,也曾多次成为战场。1895 年割台,日本殖民者登陆台湾的第一个突破口就在这个海岸的澳底湾。数千日军,乘船 90 艘,在此登陆,并在附近的双溪三叉坑与我义军廖战整日,日冠遭到沉重的打击。我义军也伤亡惨重。事后,日本人在澳底建立一个形若炮弹的纪念碑, 1943 年扩大为高 12 米的“大炮弹”“纪功碑”,每年举行祭典。抗日战争胜利后,该碑被群众捣毁。